第23章 水落石出(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露出於水面之上的礁石,也就是突兀嶙峋而已,還真能蘊藏著什麼秘密嗎?
過了好一會兒,月白像是在喃喃自語似的:“水落石出”這個詞,應該是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原文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一個季節就一句話,作者用極為簡潔的話語,寫出了山間四季不同的風景。而“水落而石出者”,用的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不過,只不過——
“哦,後人對這句話,”龍國柱接過話,“做了進一步的引申,這‘水落石出’大體上就是,透過了表面的現象,一番探尋之後,發現了那事情的真相,大致上也就是真相大白的意思了......”
“是啊,如果不是這水瘦山寒的季節,”月白微微一笑,“水位不曾下落,這些礁石到底長得怎麼樣,我們又如何能夠見到呢?”
“這道理,”龍國柱接過話,“其實也不算太深奧。只是,這,這跟尋找‘長生訣’,又有多大的關聯呢?”
“關聯?這關聯......”月白一時只是不置可否。
過了一會兒,兩人決定先到附近的酒家裡吃午飯。吃午飯的時間裡,順帶問了一下當地的風景名勝。
用過午飯,太陽也不過稍稍偏西,兩人也就不忙著住店,而是揹著那簡易的行囊,向橋頭東北方向走去。
這宜山城,是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宦海人生的最後一站。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浮橋頭東北一兩裡的地方,建了一個祠堂,是為山谷祠。
這個午後,月白與龍國柱本來就不曾渡河,因此,到山谷祠去,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了。由於路程很短,兩人就宛如閒庭信步的走著。
“如果你是建文帝,快到這龍江河畔的時候,”月白這樣問道,“你會做些什麼呢?”
龍國柱緩緩說道:既然是龍江,帶著一個“龍”字,也該做出某種抉擇了——
“哦,你的意思是,如果真有副本之類的,就應該在這一帶收藏起來了?”月白這樣問道。
“是啊,到了這嶺南之地,離海邊也就是幾百裡地了。如果再帶著副本,也就沒什麼意思了。換作我的話,說不定連正本也一起留下——”
“龍少將軍的話,也不無道理。如果真要毒害南逃的話,海上風大浪急的,一切都很難說,能不能再回得來都是另一回事。更何況,建文帝才二十多歲,那捲土重來的想法,應該是會有的。因此,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一點信物,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我們到山谷祠看看,很有必要?”龍國柱這樣說道。
月白接過話:這宜山,相對於金陵城來說,也是個偏遠之地了。如果建文帝能夠對此地有點印象,多半也只能是山谷祠這樣的地方了。再說,建文帝這一路南行,可不是什麼遊山玩水啊,在後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況下,是不能耽誤太多時間的!
“這樣的分析,確實不無道理。”
“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不足之處,還望龍少將軍多加賜教!”月白打趣道。
兩人一路閒聊著,過了一陣子,就來到了那山谷祠以南二三十丈遠的一個小樹林旁邊。
這一天,天氣這麼好的,當地人忙於洗曬衣物、晾曬臘肉、置辦年貨,是以路上行人稀少,誰也不曾留意這一對自北而來的年輕情侶。
指著不遠處的“山谷祠”三個大字,月白這樣說道:“龍少將軍,要不要馬上去看看?”
龍國柱搖了搖頭:不急的,先停一會兒吧。哦,對於這黃庭堅,我倒是知之甚少。
月白微微一笑,接過話來:這黃庭堅嘛,我也說不上有多大瞭解。不過,他的名氣,倒是很大的。在書法上,頗有造詣。而在詩歌創作上,與蘇東坡齊名,並稱“蘇黃”。說來慚愧,對於他的詩,我也沒有多少印象;記得比較清楚的,就是這兩句: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記得兩句,”龍國柱接過話,“也不錯了。千百年來,出現過那麼多的詩人,也難免有一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之輩。想想也是,只要有一兩句能夠深入人心,為後人所欣賞,也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