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要現宰,所以想喝雞湯可沒這麼快。

在看著兒子一在喝了三碗希粥後,紀雨才帶著他的小妾離去。

臨過時還特別吩咐“有什麼需要的,儘管說。”

結果,紀風只提了兩個要求。一、自己的後院有小鈴鐺照顧就夠,不希望有別人來打憂;二、就是想看書,反正後院還有空房間,弄一間出來做書房。只要是府裡有的書,全搬到後院書房來。如果府裡沒啥書的話,就去楊州城買些來。

第一點不來打憂,這個好說。只要吩咐下去,護院和下人就不會來打擾兒子。

但是…,兒子竟然想看書!這是怎麼了!!難道今兒個太陽打西邊出來!!!

要知道,在兒子十歲那年,紀雨就請夫子來為兒子受課。在那兩年裡,一連請了十五、六個夫子。究竟是十五個還是十六個,紀雨已經記不清。他只記得沒有一個夫子能呆上一個月,就會被兒子氣走。

甚至在最後一個夫子走的時候,夫子告訴紀雨,“學問有七竅,您兒子已通其六。”

當時把紀雨開心得,以為兒子學業有成。特意請這位夫子,在楊州最有名的八方樓大吃了一頓。

後來,在同別人吹牛的時候,被別人提醒,“那夫子是說,你兒子對讀書一竅不通。”

自此之後,紀雨就斷了讓兒子讀書的心。而是花了一千兩銀子,替兒子捐了個秀才。

當然,這一千兩算不得什麼,主要是這也算有功名在身。

雖說沒打算讓孩子去當個師爺什麼的。但是有個秀才的身份,多以文人結交,沾沾文氣,洗去他一身的陋習,將來好掌管這份家業。

現在到好,這孩子竟然主動說想讀書。這個簡單。

之前請了十多位夫子,沒把孩子教好,書可買了不少。什麼四書五經、算學、律學,文史類的書都有。

這些書雖然他大多看不懂,但他可沒捨得扔,全都擺在他自己的書房。

現在兒子想要,太簡單了,讓下人搬過來就行。如果不夠,大不了再到市場去買。

於是,紀府即刻忙碌起來。只見紀府的護院、丫鬟上下幾十號人,搬書抬架,好不熱鬧。

“少爺!這書架擺什麼位置?”

“少爺!這幾本書放到哪個架子上?”

紀風只是居中指揮,都一陣頭大。主要是,這些下人,除小鈴鐺之外,竟然沒一個識字的。

他只得每本書先看一眼,然後再按類別,指揮下人們放到書架上去。

幸好剛才喝了三碗希粥,身體恢復了少許力氣。

幸好書不多,就兩書架而已。

也幸好小鈴鐺識字,幫了不少忙。否則他這會兒,非得累趴下。

饒是如此,紀風現在也好不到哪去,只見他一屁股癱坐在地上。

不行,這副身體太弱了,必須得鍛鍊鍛鍊。要是被前世的戰友知道,自己現在弱不禁風,非得笑掉他們大牙。

但也有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在這些書裡面有三成竟然是竹簡。

就算不看內容,光是這些竹簡,傳到後世,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