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你自小在朕和皇后身邊長得。得到朕的親自教養,你摸著良心告訴朕。朕對你如何?”皇上蒼老又疲憊的聲音,從上方傳出。

太子說道,“回稟父皇,父皇您對兒臣自然是好的,三就像對父皇您對母后一樣。”一樣想讓兒臣死。

若是我沒有發現母后去世的真相,還真的會被你這幅樣子哄騙。若是我不知道真相,有朝一日,你一定會殺了我的,就像害死母后一樣。再將我的死傢伙給別人。

“那你告訴朕,這是什麼?”

說罷,皇上把一大疊書信甩到太子臉上。裡面是自然是將軍府二公子和太子太傅府裡,搜出來的那些信。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太子插手鹽務,企圖官商勾結,壟斷鹽務的證據。板上釘釘的證據。

太子看見書信封上自己的字跡,心就涼了一大截。心中暗恨將軍府二公子,這事情做的未免太草率。怎麼就被人發現了證據。

即便是千防萬防,這些事情終究還是敗露了。雖然心中暗恨,但更多的還是驚恐和不敢置信。太子不敢相信的是,父皇竟然派人調查他手下的人,這是不是意味著,父皇已經開始懷疑他了。或者,是不是從一開始他就被父皇的人跟蹤調查了。

不得不說,太子這想象力,跟皇帝簡直如出一轍,跟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要是把這想象力用在智力上,真是不知道要聰明多少倍。

太子用現存的智商和情商,急速運轉,終於得出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答案。

“父皇息怒,是兒臣識人不清。兒臣知錯了。”

皇上被太子的話氣笑了,指著太子說道。

“識人不清?知錯?你這個混賬東西,你連錯哪你都不知道。只是一味的推卸責任,甚至企圖讓手下的人給你頂罪。一個太子,絲毫沒有擔當。如此沒有擔當的太子,朕如何放心把江山交給你。太子,你太讓朕失望了。”

“ 你三歲啟蒙讀書,五歲上書房。朕給你找了天下最好的老師,由我這個皇帝親自教導你。學了多少經書典籍,先人智慧。如今你就學了這幅德行?堂堂一個太子,絲毫沒有擔當。你母親若是知道你現在這副樣子,不知道會有多失落。”

“現如今,你居然還插手官商勾結,企圖壟斷鹽業。你存的什麼心思?朕不反對你插手鹽務,皇室子弟做這些無妨。可是你千不該萬不該,官商勾結,竟然還壟斷鹽路。你這是想做什麼?”

“朕方才問你,這些信件是什麼意思?你是如何告訴朕的。你說你識人不清,識人不清?!你這分明就是在推卸責任。信上寫的明明白白,就是你指使他們拉攏鹽商的。你居然告訴朕,你錯在識人不清?這些藉口,你居然也有臉說出來。”

“為君者,如此不中用,真是枉費朕和老師們一片苦心的教導。”

皇上口乾舌燥說了很多,太子依舊跪在地上。一個勁的說道。

“兒臣知錯了,兒臣知錯了,請父皇息怒。兒臣再也不犯,如此愚蠢的事情了。請父皇看在母后的面子上,饒恕兒臣一次吧。”

“朕當然是看在你母后的面子上,不然你以為為何你會站在這裡?這件事,朕會記在你身上。但希望你不要再讓朕失望了。”

太子看皇上沒有處罰,心裡鬆了一口氣。立刻謝恩說道。

“多謝父皇,兒臣一定不會在讓父皇您失望了。”

皇上點點頭,繼續說道。“你有幹這些東西的心思,不如去好好唸書,學學治國之道。要不就多學學靖王,靖王夫妻和睦,現在兒子都一歲多了。你是太子,膝下無子,豈不是讓人笑話?”

“是,兒臣知道了。”

靖王?父皇此時說起靖王,還大加讚賞。難道是存了費他這個太子之心?提起靖王,難道是屬意靖王做太子嗎?

這個念頭一旦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太子就連皇上之後的話也沒有聽清。只是一門心思的想著事情,看著臉上都心事重重的。

皇上看著他這副樣子,心中對太子更加不滿。但也不好意思再教育他了。只能擺擺手讓他趕緊滾。

這句話太子倒是聽見了,連忙退下。在不退下很容易讓皇上生氣。

走在宮道上,太子的臉色也不是很好,引的路過的宮女和太監都連連側目。不多時,宮中就傳出了,皇上教訓太子,太子臉色不好的離開皇上寢宮。並對皇上不滿的傳言。

此時走在宮道上的太子的思緒都在翻飛。幾個瞬間,太子的腦海裡閃現出千萬個可能性。頓時覺得自己大難臨頭。

腳下的動作加快,太子恨不得立刻奔到東宮。跟軍師商討商討。

東宮:

太子剛回到書房,就急吼吼的讓人去請軍師。

“來人,去請軍師過來。孤要和軍師商議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