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見孔煜如此,一張老臉在老友面前有些許掛不住,喝罵道:“逆子還不快退下,何故在此丟人!”

孔煜悻悻的回到座位上,一旁的袁術卻絲毫察覺已入坑中,對孔融說:“文舉兄何故責怪煜兒,你到底還是愛惜面子,有何難處說便是了!”

孔融說道:“前日離開荊州已得兵丁糧草,足以應對北海之需,況公路創業艱難,怎能讓為難!”

袁術一臉不悅的說:“你這文人一股酸味,既是友人,我如何不幫,就只有他劉景升可以幫你,我袁公路便不能幫你麼!你如此不實在,我還是和煜兒說便好!”轉頭面向孔煜,接著說:“煜兒,你說你需要什麼!”

孔煜一臉激動,彷彿眼含淚珠,說道:“不瞞公路叔父,荊州之行幸得岳丈黃家相助,才得以從荊州只借的兵丁3000人,糧草輜重也都是黃家所贈嫁妝,還被荊州扣留我一知己良將,早知叔父如此,不去這荊州亦可!前日路經汝南郡淮濱縣境內,見水患受災百姓甚苦,我父憐憫百姓,又知此乃叔父治下,又將糧草一半留於淮濱以解百姓之急,此次回青州兵亂匪患橫行,不知前路若何,望叔父賜糧草兵將已供渡過難關之用!”

孔煜此話一多半真只是有些細節方面是假,袁術與劉表交惡,襄陽城內早有細作,孔融與孔煜在荊州的一些並非隱秘之事袁術大抵知曉,尤其是夜救甘寧被劉表所留下的事,滿襄陽城人盡皆知,自然逃不過袁術的耳朵,便認為孔煜所說全是實情,倒是淮濱留糧一事剛剛發生並不知曉!大聲問道:“汝南太守孫香可在!”

一人抱拳從席中站出,答道:“回將軍話,下官在!”

“孔大人淮濱縣留糧草一事你可知曉!”袁術問道。

“稟將軍,下午淮濱縣呂方飛鴿剛至,卻有此事,書中多言孔公義舉,孔二公子心善!下官正要稟報將軍,不想孔公今日便抵達壽春,便未能及時稟報!”孫香回答道。

袁術一陣激動,握著孔融的手說道:“多謝文舉義舉,救汝南百姓於水火!”

孔融說道:“不必言謝,倒是那些糧草只能解一時之困,還望公路及早撥糧,救更多百姓才是!”

袁術回道:“此時我知,孫太守便是來壽春為賑災押糧的,董賊居於朝廷高位不管百姓死活,可汝南是我袁氏故土,況也是我之根基,我如何不救鄉親百姓,此次倒是要先謝過文舉兄和煜兒了!”轉頭對孫香說:“明日你便押糧回汝南,救百姓!”

孫香朗聲回到:“諾!”便回到席中,眼神看向孔煜也是表達了感激之情。

袁術又面向孔煜道:“煜兒,有何需求儘管提出!叔父必辦到!此事便不問你爹了,他一個文人免不了又是一陣推脫相讓,沒個痛快勁!”

孔煜起身原地拜謝,說道:“謝叔父,那煜兒就不客氣了,想與叔父討要7000兵丁武器裝甲與原荊州所借兵士合作兩營軍隊,再請叔父賜糧草輜重助我渡過今年困局!”孔煜依舊獅子大開口等待袁術還價!

袁術沒想到孔煜胃口如此之大,卻也是說過的話不好不算數,略作沉吟說:“好,就依煜兒!”孔煜也是一吃驚,沒想到袁術竟不還價直接答應了!

此時臺階之下一文人出席道:“主公不可!”

袁術尋聲望去,乃是手下第一謀士閻象,心中很是高興雖然答應了,但是給了這麼多出去還是很肉疼,礙於面子,此時閻象阻止正合他心意,但卻假裝不高興的說:“我既答應,又有何不可!休要勸阻!”

閻象說:“主公,你如此不是助孔大人,而是害他!”

“哦!此話怎講!”袁術疑惑的問道。

“此時孔大人手下心腹武將慎少,控制兩營一軍之眾恐難以做到,此次孔大人借荊州之兵與我軍士兵,歸北海後與原青州兵士三軍混合,更易引發不合易導致兵變,況且突然引萬人之眾歸北海,不知北海產糧可否能養光靠主公資助也是解一時之憂,禍留長遠,兵者並非越多越盛,此時孔大人歸北海需先安定,後謀民政糧草才可養兵,不可操之過急!”閻象說出原因。

雖閻象不知孔煜手中已有幾員大將足以能震懾一萬兵丁,但他所說之言也是得到孔煜認可,看來這閻象能做到袁術手下第一謀士確實是有些本事。回頭看了看龐統,龐統也是一陣點頭同意閻象的話。孔煜起身謙虛的拜謝道:“是小子無知唐突了,謝過閻大人!不知大人認為我需多少兵合適!”

閻象見孔煜如此誠懇求教,說道:“若公子信老夫之言,再取2000兵丁即可,北海國內也有府兵,足以保民守土了,也易於訓練掌控,至於糧草也用不了那麼多,還是按萬人不過降為兩月用度,這樣回到北海後加上北海產糧足夠你一年到二年用度,明年開春播種再興農擴田便可養更多兵士,此乃長存之道!”

孔煜再拜謝,道:“多謝先生賜教!”轉頭拜向袁術說:“叔父,就依閻先生所言可否?”

袁術也是高興,這樣就能省下一個營計程車兵武器,還能省下萬人3個月糧食用量,當即答道:“就依閻軍師所言!此事就交先生今夜督辦吧!”袁術沒有什麼掣肘,不像劉表需與荊州氏族商議,倒是一言九鼎!

閻象領命退席,孔煜給龐統一個眼神,讓他協助並通知張遼,看來張遼今夜又要有的忙了,這大概就是幸福的煩惱,一定會讓張遼快樂並痛著!

孔融忙起身謝過袁術,這位大儒雖不恥於開口討要兵丁、糧草,但是畢竟不是傻子,誰會嫌棄自己的底子越來越厚實,這些髒活交給孔煜幹足夠了,但是場面上的話終歸要他這個北海之主來說。“公路兄高義,文舉在此謝過了!”

“文舉不必言謝,你我同朝為官又是摯交好友,這些都是應當的。況且朝中奸臣當道,文舉大才卻被遷至一處匪患嚴重偏遠州郡,可見其用心險惡!文舉此去北海安境保民實屬不易,若有需要隨時可以來信,我必鼎力相助。”袁術豪氣的說。

孔融再次拜謝道:“融,必牢記公路大恩。”

袁術卻一揮手,笑道:“何足掛齒,等你穩定之後我必以後將軍名義向朝廷舉薦,遷你為青州刺史,那時你執掌青州,我執掌揚州和豫州,徐州也必為我二人囊中之物,屆時何愁不能清君側,救陛下與水火之中。”袁術作為後將軍,推舉一個刺史的官銜還是可以做到。

孔融一驚,這袁術胃口著實不小,雖表面是推舉孔融為青州刺史,但實則東漢官制的潛規則,這樣的推薦實際就是招攬,如果同意便預設是袁術的麾下,這袁術便是自己的恩主,雖自己是青州刺史主政一方,但也是將青州劃歸袁術的勢力範圍。

正當孔融不知如何回答時,孔煜卻站起身來,說道:“叔父,既然如此,你何不給我也推舉個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