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拜大賢初遇鳳雛
章節報錯
孔煜一聽大喜,原來是他,龐德公確實是三國有才學的一個隱士,之所以聞名於世,全因評價諸葛亮和龐統是‘臥龍’、‘鳳雛’。這鳳雛龐統正是他的侄兒,龐統因幼年時父母雙亡一直由龐德公帶大,現在去必能與其相見,要是能騙到手那就更好了“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肯定不是虛言!
鹿門山距離襄陽不遠,在襄陽城東南30裡處,黃承彥倒也是經常去拜訪龐德公,馬車載著幾人到了龐德公的草廬,雖說簡陋但也精緻,一條碎石笑到穿過齊高的木柵欄直通草廬,柵欄一排花池,此時的正是深秋,菊花盛開正旺,龐德公正在採摘菊花!孔煜看到這一幕,那種恬靜的感覺讓人心醉,突然想起後世陶淵明一首詩,也突然理解了這首詩的內涵,不由念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此詩一出,驚動了正在採菊的龐德公,看向門口,看到黃承彥等人,笑道:“哈哈,我道清晨何故飛鳥報喜,原是今天有貴客登門!承彥公有禮了!”轉而看向其他人問道:“這幾位是?”
黃承彥回禮道:“山民兄,此乃孔融孔文舉,及他膝下二公子孔煜和家女阿醜!”
龐德公道:“原來是聖人之後當世大儒文舉公!”說完與孔融見禮!
孔融也趕緊還禮:“早聞龐德公大名,今日得以拜見不勝榮幸!”
“文舉不必如此,我一個山人,倒是文舉能來,到讓寒舍蓬蓽生輝!”龐德公笑著說,轉頭看向孔融身後的那一對璧人!接著說:“剛才所作之詩甚合我意,想必這就是‘蓮花公子’了吧!”
孔煜趕緊拜見“煜兒見過龐伯父,伯父所贊實在愧不敢當,剛才見此景色有所感悟,便胡亂念,打擾伯父雅興了!”
龐德公道:“哈哈哈!無礙,你要時常有此佳作,歡迎經常來打擾!”顯然對孔煜剛才所念之詩相當滿意!繼而看向黃月英:“婉貞,倒是好久未見了,長得這麼大了,你爹爹如何還稱你是阿醜,明明是阿美了!”
黃月英也是趕緊一施禮道:“婉貞拜見伯父,伯父又取笑於我”說著害羞的躲到孔煜身後。
黃承彥接話道:“山民兄,可是不願讓我等進屋,要在這門口站到何時!”
龐德公笑道:“倒是我的不是了,諸位快屋內請!”便前邊引路。
進得屋內,一股淡淡的墨味充斥著屋內,想必這是龐德公讀書寫字的書房,右側還有一門通向後院,倒是還有一間草屋。在這書房之中四處貼著字畫,有幾幅上面的墨跡顯然是剛剛書寫!堂中央幾張乾草編織的蒲團圍著一張小桌,幾人坐下,顯然平時很少有人來拜訪他,只有幾個至交好友,蒲團數量不足,孔煜和黃月英擠在一個蒲團之上!
龐德公看到這一幕便也知曉了黃承彥為何會引孔融來見他,一般情況他是不見外人的,於是看向黃承彥,得到了肯定的眼神,也是喜上眉梢,孔煜給他印象太好了,早就對這個小才子有耳聞,今日剛剛見面就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那首詩確實說出了一個隱士的心境。龐德公忙通知家人準備吃食酒水,親手將剛剛採摘的嫩菊花煮成茶水,給幾人倒茶說道:“寒舍簡陋之至不比城內,照顧不周多有擔待!”隨即看向孔煜,對孔煜饒有興致的考校道:“孔公子生在京城,不知來這山林草屋陋室可有不適!”
孔煜忙說:“龐伯父草蘆清雅,墨香濃郁,倒是舒服的緊!”
龐德公略有考校的笑道:“這娃娃倒是會說話,久聞你才高,今日那首詩更是合我心意,只是未曾過癮,不知可否再作一文?”
“承蒙伯父抬愛,那小侄就獻醜了!”孔煜站起拜道。
黃月英看到孔煜要作文章,乖巧的在一旁研墨,孔煜看了看她,微微一笑,提筆寫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君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黃月英看著孔煜奮筆疾書,不禁念出聲來,面露喜色,只見孔煜清漢順頭而下,幹嘛拿起手中手帕為他擦拭,以為他是作此絕世之作精疲力竭之故,卻不知孔煜實是緊張的,這面前三位可都是當世大儒,當面考校可不是弄著玩的,絞盡腦汁才想起這篇《陋室銘》,又一次無恥的抄襲微改,導致汗流浹背!
三位大儒,聽著黃月英的讀出的文章,皆雙眼微閉細細品味,此文結束,三人全都點頭稱讚,確實好文,雖略有對龐德公的誇讚,但合景更合心境,最後又以聖人論語中的一句話作為點睛之筆,無疑可以傳世!
龐德公最為高興,當即站起,拿起孔煜剛剛書寫的文章又是看了幾遍,掛在自己草屋正中央的牆壁上,又拿起筆,大大的寫了兩個字‘陋室’。激動的說:“煜兒大才!恭喜二位了,這煜兒與月英才可匹配,將來必是一段佳話!”說話間連稱呼都從孔公子變成了煜兒,可見龐德公是如何喜歡孔煜,更是從內心認可了他!
說話間龐德公的家人端上酒菜,“酒菜比不得襄陽城內珍饈美食,盡是這山中山貨,怠慢幾位貴客了”龐德公說著邀請眾人入座,這東漢講究分餐而席,但在這草廬之中卻也是做不到,只能在那小方桌上聚餐,雖說略顯簡陋,卻也與眾不同,孔煜自然的坐在桌前,並照顧各位長輩,沒有絲毫不適應,反而是相當的適應,在他穿越前農村老家不就是幾人在火炕之上圍坐方桌,再也沒有比這個更熟悉的感覺了,卻讓龐德公對他更高看一眼,認為他出身儒學世家的富貴公子竟能吃得苦,絕不是紈絝子弟!
桌上野菜雖比不得城中美食,但別有一番滋味,更何況三位大儒如此相聚配上孔煜抄襲的文章,氣氛卻比城中豪宴更加歡愉,席間談論話題也是經學見解,此時的孔煜卻也閒了,除了偶爾受到誇讚表示一下謙虛就再無別事,至於經學他卻是不感興趣,圍坐小桌前也不敢與黃月英過多小動作,畢竟長輩都在面前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百無聊賴時,直接後院出來一個的少年,身形不高比孔煜還要矮上半頭,面容黝黑,兩條粗眉之下眼睛卻像是沒有睜開一樣眯成一條縫,碩大的頭像是緊緊的貼在臉上,厚厚嘴唇像是沒合住露出兩顆微黃的板牙,用好聽話講是一個“身有異像的奇人!”他雙手捧著竹簡之書,向著屋內眾人一拜,聲音低沉沙啞的說道:“見過各位貴客”,轉頭看向龐德公接著說:“叔父,我去後山打水去了!”得到應允後便再也不做聲,低頭到屋外擔起水桶向後山走去!
孔煜盯著那少年,喜上眉梢,心想‘哈哈,史書也不欺我,這必是龐統,果真是醜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