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拜師劍聖知辛密
章節報錯
孔煜隨著劉協來到一處偏殿,此時一老人正在歇息,劉協剛要叫醒他,被孔煜攔住,悄聲說了一聲“師傅既然入睡,我們等一下便是”。能為皇上最寵愛的皇子的師傅必定也是高人,孔煜前世各種電視劇中對尊師重道的好處可看的多了。
老人其實也並未熟睡,聽到這兩小兒竊竊私語,不禁高興,有心考校一番,便不答話繼續假寐。
孔煜與劉協也不多說話,在堂下靜坐,倒也是不敢再發出聲響。一炷香後,老人很是滿意,裝作咳嗽一聲轉身醒來。“小皇子,何時到了,為何不叫醒老朽,讓小皇子久等了”老人裝作歉意的說。
“師傅,是我義弟孔煜不想打擾師傅休息,我倆便在此等候”劉協倒是沒有搶功,直接把孔煜的德行說給師傅聽。
“哦,小皇子的義弟?可是那孔家二少爺,儒家聖人的子孫後代,那個蓮花公子?”這幾日蓮花公子的名號已在洛陽傳開,這老人也是聽過孔煜的名聲。
“擾老先生清夢,實孔煜之罪”孔煜欠身施禮,這倒是真心的,能在皇宮裡當皇子的師傅,肯定是大賢的人,既是大賢卻又聽過自己的名號,讓孔煜一陣受寵若驚。
“不礙的,其實我並未睡著,看你倆進來,想考校你們一番罷了”老人哈哈一笑,倒也沒隱瞞。
“師傅,這是我剛與天地起誓結拜的兄弟,師傅您不是常教導我‘義’字麼?今日我倆就已義當先,特來向師傅稟報”劉協很是驕傲,從出生到現在從未像今天一樣開心,對著師傅全盤拖出。
“好好好,你倆即結拜,必要遵守盟誓,行義之道”老人也很開心,自從教導劉協,劉協聰慧,老人也愛惜他,看他今日如此高興,而且結義之人又是這‘蓮花公子’更是高興。
“煜弟,這是我師父,虎賁中郎將王越,與你父親一樣的官職哦”劉協忙向孔煜介紹王越,在他眼中王越的官職和孔融一樣,能夠成為皇宮近臣就是榮耀一般。
可是聽到孔煜耳朵中卻完全不一樣,雖說虎賁中郎將是統領御林軍的將軍,但不足以改過王越本事的名頭,王越更大的名頭卻是‘俠客’二字,更被世人盛讚為“劍聖”。
坊間傳聞西北的羌人問題一直是東漢王朝的大毒瘤,他們時叛時降,剿之不盡,極大的拖累了東漢國力,強大時甚至威脅到東漢西都長安的安全。因此王越開始將目光瞄向了西北的羌人,十八歲的王越單槍匹馬潛入賀蘭山的羌人牧場。他趁夜色闖入了羌族首領的大帳,斬下其首級,最終毫髮無損的歸來,一時間名聲大振,成為天下游俠的偶像。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王越,不想此時竟有幸在此見到。
孔煜不由的行了一個大禮“小子不知竟是國之大俠,請再受小子一拜”。孔煜也好像明白了,這王越明為劉協師傅,暗為虎賁中郎將,即使同為此官的孔融不知有此人,而且這王越住在宮中,實則是靈帝愛護這個兒子設下的保護劉協的最後一道防線。
劉協一臉懵,不知道孔煜在說什麼,他生在宮中只道王越是將是劍師,卻不知王越之事蹟早在坊間遍傳。
“哈哈哈,好久都沒有人提這個俠字了,你可知何為俠”王越對孔煜的興趣來了,世人只知‘俠’為好勇鬥狠,有兇強俠氣之說,不知這個孔煜又有和解。
孔煜一臉自信,這可考校不住他,誰讓他會抄襲呢,當即踱步回憶“單槍赴胡羌,寶劍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李白的半首《俠客行》足以講出俠的灑脫。不是他有意只讀一半,確實是他想不起來了。
王越聽著聽著,默默捋起自己的鬍鬚,心中不禁想起年輕時的意氣風發,想起那些仗劍走天涯的歲月,這不就是他赴羌地的寫照麼,心中暗自高看了孔煜一眼,能將俠字理解如此透徹,還能賦予詩詞,嘴裡不禁唸叨著“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不愧為‘蓮花公子’,此名非虛,這等俠義之詩確實盛含我俠之道風骨”。
孔煜卻是不知自己吹捧王越改編的俠客行,卻成為俠客爭相效仿的典範,而孔煜也從此在俠客中被認為身含俠骨之文人。
劉協一見師父高興,趁熱打鐵“師傅亦可收煜弟為徒,與我同學劍法?”
王越一愣,沒想到這小皇子能提出如此要求。轉念一想這孔煜確實合他心意,轉頭問孔煜,“你可願拜我為師”。
孔煜當即下跪行拜師禮“徒兒拜見師傅!這便稟告家父,準備拜師之禮”。
“不必,我俠義道不拘這些俗禮,即已磕頭拜師,便是我徒兒了,且你贈師傅如此詩篇比起千金萬金更合我意,為師一生好劍,便贈你一柄木劍權當送你入門之禮!”轉頭對劉協說,“小皇子,今日收孔煜為徒,你便是他師兄,你即去劍房取金絲楠木劍來,師傅刻名於煜兒”
劉協非常高興,小孩心性既然與孔煜親近,便想要將關係更加親密,這樣孔煜又是自己義弟,又是自己師弟,這金絲楠木之劍確實珍貴,送給孔煜他也高興,應道:“師傅,我去去就來!”笑著看了一眼孔煜便急急出門。
孔煜看著劉協的背影,若有所思的問:“師傅,這把師兄支走,可有話要對我說!”
王越更是一喜,欣慰的看著孔煜“孺子可教也”當即又問:“我有兩套劍法,一為刺客之劍,乃殺人之劍。二為王者之劍,乃以練王者之氣勢,你願學習哪一種?”
孔煜不假思索,直接回答:“師傅,徒兒願全都學,刺客之劍無王者之氣終為陰滅,王者之劍無殺人之法則無濱服四洲之勢,二者一起習練才為俠者任行天下之劍。”
“哈哈哈”王越對於孔煜的回答非常滿意”轉而拉著孔煜的手說:“來,煜兒,坐在師傅這裡,你很有慧根,我便將我門由來與你細說,我這一生只收過三個徒弟,首徒便是史阿,他便選擇這刺客之道,二徒即是協皇子,他自然是要學那王者之道,而這第三個徒弟便是你,我便將所學盡數傳與你,真正的俠義之道。這些是協皇子不便聽。”王越將支走劉協的原因告訴孔煜,也告誡這些不能告訴劉協,畢竟他是皇家的人,隨後又給孔煜講起師門淵源。
原來,俠義道傳自墨子墨翟,墨子創立墨家學派,主張隨性灑脫“一同天下之義”天下人都相親相愛受到百姓愛戴,但他又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道義雖說很理想,卻犯了當權者家天下的忌諱,再加上天下墨家俠客均為習武之人,十萬俠客便是十萬武藝精湛得精兵,引起統治者的不滿和忌憚。
墨子死後他的三個徒弟分別繼承了他的三項神技,即刺殺詭道、王者之道和治器之道,分為三墨,三墨起初相互扶助共同發展墨家傳承,但卻在後面的日子中為了爭奪正統之名沒有停歇的競爭,後更是因為一次集會辯論之時大打出手互有損失,導致本為同門的三墨心生嫌隙,並不斷擴大成為仇怨。
轉至於秦,秦王親法家,焚書坑儒,這個儒並非是單指儒家,而是其他各類不利於秦統治的學說包括墨家,從此墨家勢力逐漸衰落,待到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一次大清洗,墨家自此銷聲匿跡,但到漢光武帝時期,漢光武帝本身為墨家王者之道傳人,聯絡上與刺殺詭道,幫助光武帝打敗新朝王莽光復劉漢登位,兩墨又合成一墨,被稱為俠義道,傳至今日的俠義道領袖便是王越。
墨翟的信物可號令墨家傳人的‘矩子令’更是在王越手中,雖然俠義道在朝廷的默許之下似有恢復的跡象,逐步發展壯大,而王越也應靈帝劉宏之邀成為帝師,俠義道雖為兩墨之合,可是終究缺少了治器一墨,因此也只能稱為俠義道而不能再稱為墨家。
王越必生所願便是找一個能繼承他俠義道之人,所收之徒也是慎之又慎,因此也只有史阿、劉協兩個弟子,而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他前兩個徒兒只學俠義道中的一脈,即使有所大成也只是繼往,不能開來,一直不遂王越心意,今日見到孔煜,便知道了,這俠義之道總算有傳人了。找到治器之道傳人將墨家重新發揚光大的希望也重新燃起。
孔煜聽了這麼多,顯然這些都是他在後世從來沒有聽過的辛密,自己後世所學史書,其本身早被官家修改多次,而這樣的多少往事被淹沒在時光的長河中了,半首《俠客行》竟然換出了這麼多的資訊量,他吃驚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消化和思考。
“師傅,師弟,我回來了”劉協興奮的回來了,打斷了孔煜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