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曉好奇的停下腳步,在一旁仔細的聽著大家的言論。

今年開春後,唐曉曉也是打算把子清送到學堂裡去唸書的。

林子清已經九歲了,在自己的時代,只要年滿六歲的娃娃都都已經去學校上學了。

而在這個時代,只有男子滿了八九歲才可以去學堂讀書,很多孩子卻因為家裡窮而上不起學堂。

自己剛穿越過來時,也是家徒四壁,連溫飽都成問題,更別說送孩子上學了。

現在家裡條件稍微好了點,手裡邊也有多餘的銀子了,也是該送子清去學堂唸書了。

無論在什麼時候,人總是要會讀書寫字,才能有自己的一條出路,活出一個樣子來。

顧而今年便打算先把子清送到書院去,子瑜和子嫣年紀尚幼,可以先留在身邊自己教他們識些簡單的字。

想到此處,唐曉曉便走到她們跟前開口問道:“各位可知道,在咱們鎮上的學堂哪個比較好?”

繡娘們聽到唐曉曉這麼問,便想起來他家子清今年也到了上學的年紀了,便熱情地向她作了介紹。

唐曉曉從各位繡娘那裡瞭解到,在鎮上總共有三個學堂,至於哪一個比較好,繡娘們各有各的見解,意見並不統一。

有人說有個學堂費用比較低,是鎮子上學費最便宜的學堂,很多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的學子就在那裡就讀。

還有人說有個學堂費用很昂貴,進去唸書的都是些有錢人家的公子哥,環境自然也不會太差。

還有個就是教書先生學識很好,學費在前兩者之間。

唐曉曉細細考量了許久,始終拿不定主意。

回到家中,哪怕是在做飯的時候,唐曉曉也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夜晚,她獨自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腦子裡想的全是白天繡娘給她介紹的學堂的情況。

最終,唐曉曉還是決定親自去看看以後再做決定。

第二天清晨起床後,唐曉曉帶著三個孩子在家吃完早飯後,邊想把子瑜和子嫣放到劉嬸家,自己帶著子清去那幾個學堂看看。

子瑜和子嫣見唐曉曉去鎮上只帶著大哥不帶著他們兩個,便都吵著要跟他們一起去,抱著她的腿不肯放手。

“孃親,子瑜也要跟大哥一樣去鎮子唸書。”

林子瑜不依不饒的抱著唐曉曉的手臂,死活不肯鬆手,林子嫣看林子瑜如此,也學著他的模樣,緊緊抱著唐曉曉的大腿。

“孃親,孃親,子嫣也要陪大哥去學堂,你就帶子嫣一塊去好不好。”

不過是看看學堂罷了,也不是去什麼新鮮地方,可兩個孩子執意要跟著,唐曉曉自然也不好拒絕。

“既然你們都要去,等到了學堂裡,可不能鬧騰,學堂是讀書寫字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安靜。”

說完這番話,林子瑜和小妹二人對視一眼,隨即十分緊張地捂住自己的嘴,見他們這般可愛,唐曉曉忍不住笑了一笑。

他們二人緊緊跟在唐曉曉身後,將三個孩子先放上牛車,唐曉曉這才坐在跟前,守著他們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