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答應歸答應,她說自己得了風寒,怕過了病氣給蘭妃,得等自己好利索了再去當面道歉,於是便一直沒有成行。

本來打算趁七皇子出宮將七皇子弄死,最好能讓蘭妃悲痛之下胎兒流產,她袁妃娘娘也就不用去道什麼歉了。

結果陰差陽錯,七皇子躲過一劫。

袁妃的準備功虧一簣,幾乎要氣死自己。

……

其實真說起來,袁妃和蘭妃之間以前並沒有什麼衝突,甚至剛進宮的時候兩個人還相互提攜過。

只是後來雙方父兄在朝堂上不對付,兩個人便也漸漸疏遠起來,從疏遠的那天起,彼此之間就埋下了互相算計的種子。

大家各有各的立場,實在也裝不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姐妹情深。

袁妃孃家是武官,鎮守邊疆。

蘭妃父親是太傅,文官之精神所在。

兩個後宮的女兒暗潮洶湧,都想在宮裡壓過對方一頭,不能連累孃家落了下風。

本來袁妃孃家挺爭氣,邊關差不多的戰事都不用上報朝廷就能解決,著實能為皇上解憂,立了汗馬功勞。

結果蘭妃父親卻說功勞都是皇上運籌帷幄知人善用才得的,還說袁將軍之所以能有立功的機會,純粹是皇上有心給予袁家的恩典。

蘭太傅藉機提醒袁家不要忘了本分,要感激皇上的厚愛,繼續為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蘭太傅的話與皇上訓斥袁妃時候的說法不謀而合,再加上蘭妃肚子又爭氣,皇上心裡的天平自然就向著蘭妃傾斜了。

如今問起袁妃有沒有去道歉,這是要為蘭妃討說法了。

袁妃掩去眼底的暗芒,柔聲道:“臣妾自從聽說了五皇子的事情以後,一直憂心如焚,”

“日日誦經禮佛,為五皇子祈福,也為蘭妃妹妹肚子裡的皇子祈福,倒是沒顧上去蘭妃妹妹那裡道歉,”

“不如皇上明日裡得了空閒,辛苦您陪臣妾走一趟,臣妾想當著皇上的面鄭重道歉,”

“這樣的話蘭妃妹妹有面子,便能消了氣好好養胎,只要能對她腹中胎兒好,要臣妾做什麼臣妾都是願意的。”

袁妃早就想過了,即使去道歉,她也不讓其他嬪妃看見自己在蘭妃面前低一頭的樣子。

但是單獨一個人過去她又擔心被蘭妃給訛著,只有皇上陪在一旁親眼見證,她才覺得萬無一失。

皇上疲倦地揉揉眉心。

心好累。

一個個暗藏機鋒,勾心鬥角,還都以為他不明白。

有什麼不明白的?

無非就是那點事,只要有一方能多得他看重一點,另一方就不想消停。

後宮如此,朝堂上也是如此。

幾方勢力各有各的立場,對立的時間久了都不以論事為前提,純粹是為爭吵而爭吵。

他這皇帝當的,既苦惱又高興。

苦惱的是爭吵起來聽得他頭疼,高興的是如此一來他們永遠也無法形成一股統一的力量,互相之間為了將對方推下去,都必須依附於他這個皇帝才行。

當年先太子在世時那種萬眾一心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