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朝堂一眾大臣的眼神都聚集在張長生身上。李黨眾人無一不面露難色,他們本以為能寫出七律佳作的人,至少心智健全,沒想到此子似有……腦疾一般。

而對於這種情形,最開心不過的就是王黨眾人了,張長生表現的越弱智,他們就越高興。雖說不能表現出來,但噁心噁心李黨還是可以的。

反觀老院首,此時依舊神態自若,彷彿這一切和自己沒關係一般,他對張長生是無條件信任。

“為什麼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呢,其實它有三層意思。”張長生賣了個關子,看著周圍眼神輕蔑的眾人,心中不免輕啐一聲。

“哪三層意思?”這時,永定帝開腔了,他對這個新奇的說法,還是興趣頗深。

“做好一道菜的關鍵,在於做菜廚子的廚藝,而治理一個國家的關鍵,就在於陛下的賢明。”

“所以這其一嘛,就是小鮮的烹飪。各位大人平日……可曾下廚?”

眾人聞言,有默不作聲、有輕微搖頭……像他們能站在朝堂,哪一位不是國之重臣,所以別說下廚了,平日裡可能連菜都沒買過。

“什麼是小鮮?我們可以理解為小魚小蝦、蘿蔔青菜。那麼在烹飪這道美食的時候呢,最重要的就是火候。”

“火候大了,菜就會炒焦燒糊,火候小了,菜就夾生吃不了。只有火候把控精準,才能做出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讓人食指大動。”

“那這和治國理政有什麼關係?”王丞相反問。

“怎麼沒有關係?治國也是如此,縱觀歷史千百年,但凡當政者賦稅徭役過甚,哪次不是引起民怨。一時間,揭竿起義者數不勝數,最後難以善終。”

“而那些無心朝政,只顧自己花天酒地的昏聵之人,哪次不是奸佞橫行,百姓哀聲載道,但逢國難不戰而敗,最終淪為歷史的笑談。”

“只有那些精圖勵志的賢明之君,就像當今陛下一樣的人,才有能力打造一個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無一不對其稱讚有加。”

張長生順帶著,拍了永定帝一個馬屁,而永定帝聽了張長生的解釋,眼睛是也是一亮,頻頻點頭頗為認可。

“所以這治國理政,就像烹飪小鮮一樣,火候很重要。”張長生說完,舔了舔發乾的嘴唇,看向還在回味中的王丞相,眼神中閃過一絲得意。

“言辭雖然庸俗,但細細品來確實是這個道理,那第二層意思呢?”過了許久,王丞相從回味中醒過神來,輕輕點了點頭,眼中帶著些許認可的看向張長生。

“至於第二層意思嘛,就是做菜配方了。”

“請賜教。”王丞相這時語氣緩和了不少。

“想要做好一道菜,除了廚子的廚藝和火候的掌控,最重要的就是食材和調味品的搭配了。”

“一道美味只有食材,沒有調味品不行,這樣做出來的食物索然無味。反過來只有調味品,沒有食材也不行,總不可能一群人,端著一個鹽罐子在那裡舔吧。所以該切肉就切肉,該放鹽就放鹽,平衡搭配很重要。”

“就像治理一個國家,重要的就是一個官員的任用。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有人擅長打仗、有人擅長謀劃、有人擅長管理、有人擅長斷案……而陛下作為掌權者,就是根據每個人的擅長領域,來合理的安排崗位。”

“不可能說,陛下突然安排你組織帶兵衝鋒。陛下也不會無故安排一個草莽之人,坐在王大人的位置。一切的官員任用,都是要經過慎重考校,才能確定下來。”

“所以放在治國理政上,這第二層意思就是眼光,看中的就是選人用人的能力。”

永定帝聽到這裡,差點兒沒站起來,給張長生鼓掌。這小子說的太好了,還真就是那麼回事兒。

而此時的王丞相,對張長生也是刮目相看,他沒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竟然對治國理政的認知如此深邃。

短時間驚詫過後,王丞相看著張長生俊郎的面龐,出聲詢問道:“那第三層含義呢?”

張長生見王丞相語氣緩和了不少,目光也是稍稍一滯,這老梆子怎麼對自己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過他並沒有多想,而是繼續說了下去。

“第三層的含義就更簡單了,我想請問王大人,這美食烹飪好了要幹什麼?”

“自然是給人吃嘛。”王為之想都沒想,答案脫口而出。

“不錯,就是給人吃!”張長生打了個響指。

“什麼意思?”王為之有些疑惑了。

“廚子做飯是為了給人吃,而陛下治國理政則是為了百姓。廚子是為了得到食客的讚賞,而陛下是為了天下百姓的讚賞。”

“所以,這就是第三層的含義。”對於這第三層,張長生並沒有多講,他相信以王丞相的見識,肯定一點就通。

就單單剛才兩點,自己只是說了個開頭,王為之就已經表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所以他並不是個愚昧的人。當然,愚昧的人也坐不到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