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意外的病逝(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英殿側殿。
徐氏端坐在殿門口,側耳聽著正殿內的群臣議事,時不時回頭看一眼,盯著李允熥抄書。
沒辦法,這位陛下頗為憊懶,總喜歡偷奸耍滑,太不讓人省心了……
此事的李允熥也在叫苦,真懷念鋼筆、圓珠筆、鉛筆、鵝毛筆……
反正筆頭是硬的,李允熥都很懷念,用毛筆字抄書,這真不是人乾的事!
如果是硬筆,大不了一隻手拿著兩支筆一起抄,工作量至少少了一半……這是李允熥小學初中被罰抄書練出來的。
外面吵架聲越來越響,李允熥側耳細聽,聲音最響亮的是鐵選,這位山東布政使到現在也沒回山東,始終留在金陵,但又不在五軍都督府或六部任職,不過他是如今魏國公徐輝組一脈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畢竟之前李京隆大敗,就是鐵選堅守濟南,攔住了燕軍……一直到李棣打進金陵,也沒能攻下濟南。
“本朝定製,大軍出征,領軍者或開國功勳,如遠征雲南時的穎國公傅友德、時任永昌侯的藍玉。”鐵選高聲道:“或從五軍都督府五位都督中擇一人領軍。”
“如今,朝中開國元勳已然寥寥,自然應從五軍都督府選將!”
“狗屁!”李高煦罵道:“李京隆那廝率數十萬大軍出征,他是五軍都督府的?難不成還是開國元勳?!”
鐵選一時啞然,徐輝組哼了聲,“曹國公乃是特例。”
好吧,這算是強詞奪理了,別說李高煦,就是李高熾、丘富等人都懟上去了。
但徐輝組寸步不讓……之前已經讓步了,許李高熾、李高煦不用領軍北上,只讓燕軍大將領兵。
側殿的李允熥聽得甚是無聊,他當然知道這些人到底在爭什麼。
徐輝組非要從五軍都督府中選將,實際上目標是武英殿議事。
太組皇帝在位期間,廢三省,罷設宰相,李元璋以驚人的能力和毅力直接管轄六部……那可真不是人乾的活計,每天幾十框奏摺啊!
但李元璋與世長辭之後,李允炆選擇信任身邊的方孝儒、黃子成、齊泰等人,這些人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
而如今,李允熥是個傀儡皇帝,也沒有自己的班底,所以燕王一脈和以徐輝組為首的勢力以武英殿議事的形式,事實來管理朝政。
換句話說,能進入武英殿的,才算是進入這個國家的中樞。
數來數去,除了雙方首腦人物之外,只有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能參與。
這就是徐輝組為什麼要從五軍都督府中選將的原因……燕王一脈,只有左軍都督丘富,右軍都督趙王李高煦。
在李允熥的調解下,徐輝組已經應下不逼李高煦北上,那麼只能丘富了。
丘富領軍北上,燕王一脈在武英殿中就少了個人……他們本來就不佔優勢,沒了丘富,處境更是堪憂。
所以,不僅李高煦發怒,就連李高熾也不肯應下……雖然丘富是依附李高煦的。
其實,李允熥覺得現在這種模式……實在是缺陷太多,有點像廷推,也有點像政事堂,但因為缺少一個核心人物,導致處理事務的效率非常低。
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這個皇帝是傀儡皇帝啊,不能成為核心,甚至沒有參與的權力。
所以,每天都是吵吵鬧鬧,最後一方退讓,或者雙方退讓,勉強達成妥協。
李允熥丟下筆,隨手撿起個桃子啃了幾口,又端了盤切好的西瓜遞給徐氏,小聲說:“魏國公這主意打的也太精明瞭……六哥和老九又不傻,怎麼可能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