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2/4頁)
章節報錯
李高熾、李高煦都不吭聲了,雖然事實就是這樣,但這話聽起來怎麼就那麼古怪呢?
徐氏嘆了口氣,揮手道:“坐下說話。”
李允熥主動去搬了兩個圓凳來,“四嬸,今日阿錦過來說些什麼?”
聽到這個稱呼,李高熾、李高煦都有點齜牙咧嘴,不知道的還以為夫妻情深呢,哪裡知道丈夫到現在都進不了臥室。
“三妹說了,陛下認床,準備把床搬到武英殿側殿去!”徐氏沒好氣的如此說,惹得李高煦嗤笑。
李高煦這個人,戰場搏殺勇猛,腦子也夠用,更有野心,但卻是個喜則雀躍,怒則拔刀的人,相對來說心思比較淺。
而李高熾是個老銀幣,什麼時候臉上都帶著笑,城府很深,這一個多月內在拉攏朝臣上的效果比李高煦好得多,燕王府內人來人往,而且還將好幾位朝臣從獄中撈出來。
徐氏正色道:“你們也接到軍報了,留守北平燕王府的侍衛已然急信抵達金陵,三萬蒙古大軍南下,肆虐北疆,燕軍北上,乃必然之責……”
“四嬸……”李允熥遲疑道:“這等事,侄兒還是迴避吧。”
“此乃國事,陛下何須迴避?”李高熾笑呵呵的說:“待會兒還要請陛下查漏補缺呢。”
李允熥在心裡暗罵……國事我就不用迴避?
你們商量的國事難道不是和你們自己息息相關嗎?
李高煦咳嗽兩聲,“燕軍北上抵禦蒙古大軍,的確是應有之義。”
這廝也不反對,李允熥差不多懂了……八成這三位已經商量好了,只是通報而已。
“那我……”
“陛下請安坐。”徐氏嘆道:“如今金陵局勢複雜難言,兩方混戰……應天府人口流失,多少村落無人煙……”
“五年大戰,誰是誰非,已經不重要了。”
“此刻,當攜手並進,力挽國事。”
“太組皇帝定下燕王、寧王守邊,此策不可更改。”
“陛下,擬調三萬燕軍,另從龍潭大營中,選五萬精銳,一同北上,匯合北地兵力,理應能驅逐蒙軍。”
李允熥眨眨眼,立即想明白了其間緣由……為什麼要拉著自己說這件事了。
兩個多月前,李棣率軍過江,先後收攏之前敗軍降卒以及舉軍來降的平江伯陳瑄,麾下大軍約莫六七萬戰卒,調動三萬北上,差不多是燕軍的一半,說不上主力,但也不能算是偏師。
但於此同時,燕王一脈也提出了要求,調動五萬官軍一同北上。
如今對燕王一脈威脅最大的是一直駐守在龍潭的十餘萬大軍,其中一部分是徐輝組麾下,一部分是梅殷從淮安府帶回來的。
雖然名義上是十餘萬大軍,但戰力相對比較弱,畢竟之前五年,多少戰力強橫的大軍都已經填進那個無底洞了,調動五萬,而且是相對比較強的五萬精銳……那留下來的,基本上什麼都做不了了。
李允熥聽丘松說過,當日徐輝組、梅殷率軍從龍潭進擊,李高煦親自領騎兵衝陣……幾乎踏破敵陣,這種場景在之前五年內,其實是很少出現的,反而是李棣經常陷入陣中,張輔的父親張玉就是如此陣亡。
當然了,徐輝組未必會同意這個條件……所以,徐氏母子三人才對李允熥透露內情。
換句話說,他們是想讓李允熥去勸說徐輝組、鐵選、常升等人。
李允熥開始還在裝傻,但李高煦不耐煩的說:“若是他們不肯出軍,那大家都在金陵等著,等著蒙古大軍一直打到金陵!”
“老九啊老九,你覺得他們會聽我的?”李允熥苦口婆心道:“舅舅一直就看不上我,大舅子更是看不上我!”
一個是舅舅,一個是大舅子……李高煦愣了下才反應過來,斷然道:“那就要看陛下了,母親和大舅商量過!”
嗯,這個舅舅和剛才那個舅舅不是一回事。
其實這個處置方案對李允熥比較有利……相對來說能保持金陵城內以及朝局上的平衡性,在他這個皇帝還是傀儡皇帝的時候,任何破壞平衡的事件發生,最危險的就是他這個坐在皇位上的人。
“魏國公不同意?”李允熥問了句,又追問道:“老九,你讓我去勸……總得給我交個底吧,魏國公為什麼不同意?”
一旁的李高熾撓撓頭,“是我去說的……大舅一扭頭就走了。”
李允熥出了會兒神,轉頭看向徐氏,“四嬸,這事兒……侄兒倒是覺得挺好,抵禦蒙古,總不能全讓燕王府扛著,朝中理應出兵,但打戰那是要花錢的……”
“我們沒錢。”李高煦斬釘截鐵道:“開拔北上,耗用糧草,還有武器鎧甲,全都得朝中戶部,工部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