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到底是誰制衡誰?(第1/3頁)
章節報錯
“皇兄在哪兒?”
剛剛行了一禮就自顧自坐下的徐輝組猛地抬頭,緊緊盯著李允熥的雙眼,“臣不知陛下此語何意。”
“不知……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李允熥提起茶壺斟了兩杯茶,輕描淡寫的說:“孝陵外驚天一爆,四叔幾乎是被五馬分屍……難道只是不忿四叔的忠臣所為?”
“那麼巧,兩個時辰之前,皇兄於宮中縱火,兩個時辰後,四叔被炸死……”
“不會那麼巧,必是皇兄手筆。”李允熥將一杯茶推過去,“但至今兩月有餘,未見皇兄蹤跡……只怕此事,魏國公未必知曉內情。”
“也是,皇兄只信得過方孝儒、黃子澄、齊泰……若不是方孝儒力勸,皇兄如何會召剛剛大敗燕軍的你回師,最終將最後數萬精銳葬送在長江北岸呢?”
徐輝組握著茶杯的手青筋畢露,這是他最憤怒的地方,他憤怒的不是李允炆召自己回京,而是方孝儒那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混蛋。
“燕軍不會以主力北上,最多是一部分北上,但終究會留下兵力。”李允熥神色淡淡,“若是皇兄現身,魏國公猜猜看,最受不了的會是誰?”
徐輝組沒有回答,只用難測的視線打量著面前這位青年帝王。
李允熥若無其事的繼續說:“必然是工部尚書嚴震,必然是禮部尚書蹇義,必然是右都御史陳瑛,必然是平江伯陳瑄。”
徐輝組還保持著沉默,因為他知道,對方並沒有說錯,最懼怕李允炆重振旗鼓的是那些叛臣。
“其實朕挺希望皇兄重新登基的……”李允熥嘆道:“若是李高熾登基,朕還能得個圈禁,若是李高煦或衡王登基,朕只怕難逃頸上一刀。”
“皇兄雖被奸臣蠱惑,以至兵敗,但理政堪稱仁君……”
徐輝組的神色一變再變,一直在留心的李允熥察覺到,對方情緒反應最大的時候,是自己說出“衡王”。
衡王是李允炆同胞弟弟,排行第四,他想登基,只可能在一種情況下,徐輝組全面掌控朝政,驅逐滅亡燕王一脈,而且李允炆始終沒有現身。
父親是開國六王之首,自己是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襲爵魏國公,加太尉、太師,姐姐是垂簾聽政的燕王太妃,妹妹是當朝皇后,弟弟是兵部尚書……如今魏國公府,已經算是天下第一家了。
長時間的沉默後,徐輝組用沙啞的嗓音輕聲道:“五年前,前燕王託病,裝瘋賣傻……不料陛下亦有此能。”
“哈哈哈……”李允熥放聲大笑,“四叔裝瘋賣傻,不得已而為之,而朕是被逼如此,如何能對等?!”
徐輝組終於確定,面前這位年青的帝王看似粗豪,實則腹有韜略,只怕之前多年荒唐王爺的名聲是特地為避禍而行之。
被困於宮中,平日裡早朝時候昏昏欲睡,武英殿議事更是搬了張床榻來……但在一個月內,已經摸清楚裡朝中局勢,更摸清楚了自己大致的思路。
“陛下今日召見,不知何事?”徐輝組不再繞圈子。
“三萬燕軍,龍潭大營選五萬精銳,共計八萬大軍北上抵禦蒙古。”李允熥乾脆利索的說:“燕王李高熾、趙王李高煦均不出京,另選大將領軍,後以前燕王三子,安陽郡王李高煦坐鎮北平。”
“李高煦、李高熾,必須選一人北上!”
“絕不可能。”李允熥嘆道:“誰都不知道皇兄是生是死,更不知道皇兄如今身在何處……”
“但誰都知道燕軍北上,必是皇兄重振旗鼓之日……”
徐輝組心裡一個激靈,“陛下的意思是……他們在釣魚?!”
“很有可能。”李允熥愣了下,心想你這思維倒是能跳,“燕王、趙王齊齊北上,皇兄現身……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留下後手,甚至回師攻打金陵?”
“若是燕王、趙王擇一人北上,另一人留下……李高煦絕不會北上,那隻能是李高熾北上……魏國公覺得,李高煦會不會做什麼?”
“李高煦自小頑劣,目無尊長……”徐輝組沉思片刻,“陛下可是察覺到了什麼?”
“朕只知道,若是隻有李高煦留在金陵,無人制衡,朕這顆腦袋不知何時就會不翼而飛。”李允熥面無表情的說:“朕知曉魏國公之意,不外乎挑撥離間而已,一旦內鬥,皇兄說不定就會……至少此時,皇兄理應還沒聯絡上魏國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