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書房中。

李高煦還在喋喋不休的勸說徐氏,試圖將此事定下,讓成國公朱能領軍,甚至將已經定下的後軍都督耿璇也交易出去。

李高煦在政務處理、出謀劃策這方面並不擅長,但他很清楚一件事,徐輝組一定要做的,自己一定要反對。

更何況,李高煦還需要丘富幫襯制衡李高熾。

有些無奈的徐氏皺眉苦思,她雖然看不穿這一場朝局爭鬥的內幕,但隱隱能感覺到……李高煦如此執意,很可能和長子李高熾有關。

但她和徐輝組已經商議了好幾次,對方的態度很堅決。

李允熥將奏摺一一擺好,悄無聲息的走出書房,就在殿門口來回踱步,心裡盤算。

實話實說,三個對手中,其實他更忌憚的是李高熾和徐輝組。

李高熾是歷史上的仁宗,不說其他的,能在李棣這種狠人手下做二十多年的太子,最後還能登基稱帝……太不容易了,這也證明了他的能力,雖然登基後很快就掛了。

而徐輝組如今,隱隱有權臣之像,一個品嚐了權力這款度藥的人,是很難放手的,難道曹操當年一開始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不過,這兩日在武英殿中議事,雖然李允熥一直在側殿,但楊應能是在場的,已經發現右副都御史景清和徐輝組有隔閡之相。

顯然,之前李允熥讓人以李允炆口吻送去的那封信,起到了作用……也證明了李允熥的猜測,徐輝組的確是暗中以李允炆的名義拉攏朝臣。

雖然忌憚這兩人,但李允熥是能和他們講道理的,而李高煦不同。

這是個信奉刀劍永遠比言語更有力量的武將,是個不講道理不講規矩的愣頭青,雖然如今有李高熾制衡,有徐氏壓制,但誰都不知道,他會不會在某個時刻因為情緒失控幹出什麼事。

換句話說,這是個隨時都可能爆發的火山口。

李允熥更忌憚李高熾、徐輝組,但手握兵權的李高煦是最危險的。

李允熥轉頭看了眼書房的方向,心想如果兄弟倆朝中勢力對比太過懸殊,李高熾能在武英殿內對李高煦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李高煦最可能做什麼?

一定是掀桌子。

李高煦五年征戰,勞苦功高,如今手掌兵權……這把鋒利的寶劍,握在一個隨時可能因為朝中失勢的瘋子手中。

李高熾看得出這一點,所以他一直試圖讓自己和李高煦分庭抗禮,就算佔有優勢也並不咄咄逼人。

這也符合徐氏的思路……這個女人還真沒有扶立兩個兒子登基的念頭,還在勳勳教導李允熥如果做個合格的君主呢……在丈夫慘死之後,她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兩個兒子自相殘殺。

但問題是,徐輝組也看得出這一點……事實上,滿朝皆知,燕王、趙王不合。

三年前,方孝儒那個蠢貨給留守北平的李高熾去信,許諾其繼燕王位,然後又使暗間通報正在統軍出戰的李棣、李高煦父子,自以為是妙計……結果李高熾連信都沒拆,連同信使一起送到李棣面前。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李棣已經死了,只有徐氏能勉強壓制,徐輝組使陰詭手段挑動李高熾、李高煦內鬥,失勢的李高煦是有很大可能掀桌子的。

一旦李高煦掀桌子,徐輝組就有了機會,至少他會提前安排……從某種角度來說,徐輝組的計劃是有成功可能的。

畢竟三萬燕軍北上,留下的燕軍約莫三四萬人,而光是龍潭的兵力就超過十萬,淮安府、常州府都還有兵力駐守……而且一旦李高煦掀桌子,燕軍必然內亂。

李允熥臉上風輕雲淡,腮幫子卻微微鼓起,正在咬牙切齒呢。

你徐輝組有顧及到我這個皇帝生死嗎?

就算老子是個傀儡皇帝,但也是皇帝!

李允熥內心深處有個小本子,上面記著很多很多名字,比如叛逃使燕軍渡江的平江伯陳瑄,比如李高熾、李高煦,比如徐輝組,比如李京隆,比如蹇義、嚴震。

現在,他在徐輝組這個名字的下方,劃上一道線……

“陛下。”

李高煦陰著臉出來,隨口打了個招呼,腳下不停往外走。

“老九,去乾清宮一起吃個晚飯吧。”李允熥一把抓住這廝的肩膀,低聲道:“我有辦法。”

心情不爽的李高煦正要發作,聽到後面一句話才忍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