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賴長君(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輝組瞄了眼,這位是燕王世子李高熾,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又看了眼姐姐燕王妃,徐輝組冷笑道:“高熾繼位燕王,北返北平,高煦另封親王,就藩……江西,大姐也不用再煩心了。”
這句話引得眾人神色一變,燕王妃徐氏雙目紅腫其實主要不是為了丈夫的橫遭不測,而是為了長子次子之爭。
如今李高煦在軍中頗有威望,直接掌控五成以上的燕軍,若不是徐輝組、梅因率軍進擊拖延至今,登基大典八成都已經辦完了。
而李高熾卻是名正言順的燕王世子,在軍中也不是沒有勢力的,而且得到李棣麾下文官謀士的支援,兩百多斤的身軀騎馬急行南下,第一目標倒不是想登基為帝,而是為了不讓弟弟李高煦得手。
用腳後跟也想得到,李高煦一旦登基,身為燕王世子的李高熾……圈禁一輩子那都是奢望。
徐輝組敏銳的察覺到了這點,“好心”的替姐姐出了這個看上去很不錯的餿主意。
李高熾、李高煦對視了一眼,都出言反駁,徐輝組隨口訓斥,燕王妃居中調和,一時間場面混亂不堪。
現在的局勢是,徐輝組試圖以李高熾、李高煦內鬥來分化瓦解燕軍,至少使燕軍退出都城,讓李允炆儘快露面,以定軍心。
但事實上,李高熾、李高煦雖然內鬥,前者兵力佔優,後者有大義名分,在燕王妃徐氏的調解下還沒撕破臉,而且在面對朝廷大軍的時候勉強能攜手。
於是,漸漸的,討論的重點轉移到,國不可一日無君。
徐輝組的底線是找到李允炆……而燕軍這邊的底線恰恰也是,絕不能讓已經失蹤的李允炆重新登基為帝。
吃不消的李高熾坐在板凳上,愁眉苦臉的說:“大舅,外甥也難啊……軍中將校聲稱屠城為父王復仇,陳彥純最為憤然。”
徐輝組沉默下來,所謂的陳彥純即陳瑄,一個月升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統領水師,鎮守金陵江防,以抵禦燕軍,就是他在李棣抵浦口的時候,率水師迎降,使燕軍順利的渡過長江。
李高熾的意思很明顯,最難接受已經失蹤李允炆正位的,恰恰是之前被李允炆寄予厚望的那些將領……這個名單相當的長。
難不成李允炆是聖人轉世,不想著報復了?
眾人沉默間,一個青年突然轉了出來,“大兄,姐夫奉天靖難,願為周公,如今陛下……”
“住口!”鐵選鬚髮盡張,怒吼道:“中山王竟有此等不孝之子!”
青年面紅耳赤,被氣得七竅生煙,他是徐輝組三弟徐曾壽,一直是李棣在京中的內應。
“即使陛下山陵崩,周公輔政,周成王尚有子嗣!”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而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兒子。
也就是說周公是以叔叔的名義執掌國政,輔政才十三歲的周成王,七年後周成王成年,周公歸還政權,就此隱居。
當然了,李棣之前一直說奉天靖難,除殺奸臣,打到南京才聲稱周公輔政,打的什麼主意……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徐曾壽不假思索嚷嚷道:“國賴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