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關鍵是引導,節目想要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可不是,你們那些反對的聲音,無非就是掐住了孩子不該這樣去作秀。”

“人家哪裡就作秀了?人家就是要宣揚正能量,讓父母更多陪伴孩子。”

“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就只是去想別人是不是有什麼黑幕,你們這群人根本就是噴子。”

……

在激烈的爭論下,很快正面的聲音佔據了上風,壓得反對聲音無法反駁。

最終,這場激烈的爭論下來,非但是沒有影響到節目效果和嶽毅。

反倒是再次將節目和嶽毅都一起給推上了熱搜,讓節目收穫了更多的觀眾支援。

當然,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在參與熱議的同時,也是開始思考自己對孩子教育。

尤其是一些父母,開始學著去尊重孩子,開始去和孩子交流。

並且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引導年紀還小的孩子。

這也算是引發了一種風潮,讓整個社會的風氣有了另一種轉變。

以前這個世界的家長,實際上和嶽毅記憶裡的大致相同。

那就是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好、有才華。

為此不少的家長,都是在強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各種樂器或者是舞蹈繪畫。

這樣強迫下的學習,會讓孩子非常的辛苦,往往卻無法收穫更多成效。

因為孩子會覺得,學習其他的東西也都是非常的苦。

就和學習是一樣的,而並不是當做一種興趣,導致很多孩子苦上加苦。

最終反倒是學習不行,這些課外藝術的學習也同樣不行。

而在嶽毅和孩子們錄製的節目播出後,尤其是一些跟拍的鏡頭出現後。

讓很多人瞭解到,嶽毅是如何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樂器,喜歡上唱歌跳舞。

培養了孩子的興趣,很自然也就讓孩子會把這些興趣當做是一種課外的休閒。

並不會去把練琴當做是另一種學習,更加不會把學習音樂當做是負擔。

如此一來,孩子們在課外的時候,會更加自覺去學習音樂。

很自然也就導致了,孩子們非但是沒有耽誤成績,反倒是把音樂也學的很好。

在節目播出過後,經過了網上熱議的發酵,大批的家長也開始進行嘗試。

有些家長當真是立竿見影,自家的孩子馬上就開始有了轉變。

對父母而言,孩子的這種轉變,才是他們最樂意看到的。

隨著父母們感受到孩子轉變,很自然節目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點選和支援。

國家電視臺方面,也是非常開心有這樣的結果,能夠賺了一大波的收視率。

與此同時,滬海電視臺也開始籌備,打算要做一檔不同的節目。

主題和立意都要更加特別,然後還要能夠展現出不一樣的東西來。

自然,也是讓滬海電視臺方面的人,想破了腦袋,盤算了很久最終還是隻能求助嶽毅。(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