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為關鍵的一個競爭就是,當時亞太區域文藝理事長的人選問題。

如果讓西方人坐上了那個位置,那麼必然會導致西方文化徹底佔據市場。

所以當時嶽毅的外公,和蘇老爺子一起聯手,想要競爭那個亞太區域文藝理事長的位置。

按照雙方的商議,無論是誰最終競爭得到了位置,都不能讓那個位置旁落別人。

這實際上是一個為了保全本土文化,有一些賭博性質的無奈之舉。

當時的文化入侵已經開始,所以兩位老人攜手,準備要推出一系列的舉措,從而能夠穩住本土文化的市場佔有。

只是在關鍵時刻,當時蘇老爺子面對西方文化日益壯大,感到了畏懼。

所以在最後決勝時,蘇老爺子選擇了撤資,而是用撤回來的錢改變策略以蘇氏名義競爭。

當然,最終嶽毅的外公輸了,因為資金鍊被斷,導致了策劃沒能夠最終執行。

外公在鬱鬱寡歡中走向人生盡頭,而嶽毅的父親當時因為急於籌款,奔波中出了車禍。

其實說起來,責任並不在蘇老爺子的身上,因為原本即便沒有蘇氏的資金,嶽毅外公公司的資金也是足夠的。

當時的那場文化盛典的策劃,原本就是外公的公司打算單獨去做的。

而真正導致資金鍊的斷裂,是因為當時外國財團的插手。

當時國外的幾個財團,為了阻止嶽毅外公的策劃的那場文化盛典。

居然提前花費高昂的費用,把一部分文化盛典上節目的版權買去。

結果高昂的版權費用成為了壓垮嶽毅外公的稻草,硬生生把整個公司都給拖垮。

可能當時如果蘇老爺子沒有撤回資金,會跟著一起被拖垮,也就沒有了今天的蘇氏。

瞭解了當年的事情,嶽毅想了想開口說:“當年的這些事情,我覺得既然已經過去,就不用再提,如果非要追究下去,最終必然是‘親者痛仇者快’的。”

“今天,我已經是蘇爺爺的孫女婿,我的妻子是蘇玲璐,我們的兒子叫嶽望蘇。”

“我想即便是外公和爸爸活著,也不會責怪我今天的決定,畢竟當年的事情不能完全責怪蘇氏。”

“而我們真正的敵人,是當年用版權壓垮我們的人,不是今天坐在這裡的人。”

聽完了嶽毅的話,在場的眾人再次沉默,大家也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和語言表達心情。

而嶽毅的母親,在這個時候站起來說:“好了,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然後盧錦繡拿出兩封信來,頗有些沉重地說:“這兩封信,是爸爸和嶽毅父親留下的。”

當大家拆開了當初兩個當事人的信,看到了嶽毅的外公和父親留下的話。

大家才終於明白,其實當年嶽毅外公和父親早就知道事情有了變化。

可以說是故意讓蘇氏撤回資金,獨自扛下版權費用高債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在嶽毅外公信的最後說了句話:“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個我們本土的公司真正立足於世界,才能夠獲得那個本該屬於我們的位置。”

看到這樣兩封信,蘇老爺子不禁老淚橫流,明白蘇氏的一切是別人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