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燕王府。

朱棣正端坐在太師椅上,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沙盤,道衍、袁珙與金忠坐在一旁,摸著鬍鬚沉吟不語。

此次王保保盡起三十萬大軍揮師南下,顯然是瞅準了大明太子朱標驟然薨逝,與那金國一般無二,想要抓住這個機會對大明施加一些壓力。

但與金國建奴又不同的是,北元與大明之間有著血海深仇,根本沒有緩和的可能,故而北元最後這位名將王保保徑直揮師南下,大有一副孤注一擲的意味。

“王爺,王保保這回南下,只怕是抱著極大的決心!”

“北元汗庭蟄伏和林發展了這麼多年,此次罕見地大舉興兵來犯,再算算王保保的年歲,想必這個老傢伙也是等不及了啊!”

金忠率先出言打破了寂靜,眉宇之間帶著些許憂容。

王保保親率三十萬鐵騎南下,張良弼與李思齊等老將為左右先鋒,可謂是掃境而來,聲勢浩大到了極點。

雖然敵軍號稱擁兵三十萬,不過在場眾人心中都清楚,定然有著不少的水分,除開運送糧草輜重的輔兵民夫,真正戰兵預計只有八到十萬左右。

但是蒙古韃子天生體魄雄壯,男女老少自幼便騎馬射箭,無一不是弓馬嫻熟之輩,那些輔兵民夫同樣有著高強戰力,不可忽視。

如此一來,這場大戰就極其兇險了。

北疆雖然號稱擁有三十萬鐵騎,但同樣有著水分在裡面,更何況北疆軍隊都分散鎮守在各大要害之地。

並且此次王保保的首要進攻目標未明,這才是最令人焦慮的地方。

大明北疆防線太過狹長,蒙古鐵騎又來去無蹤,隨時都可以進攻劫掠一地,而後揚長而去,己軍根本毫無辦法。

“當下要務,是重新組建守夜人,刺探出敵軍動向,否則我軍會十分被動!”

面如冠玉的張玉接過了話茬,點出了問題所在。

大明守夜軍或稱夜不收軍,盡皆都是王師中篩選而出的佼佼者,技藝高超,本領高強,他們作為主要哨探人員,必須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主動哨探,深入敵境,打探訊息,以最大限度的擴充套件情報網路。

雖然長城內外遍地均設有墩臺,可藉助烽火傳遞軍情,但是因墩臺在明處太過顯然,進攻的敵人往往會故意避開,或者虛張聲勢、製造假象,以誤導墩臺。

故而夜不收軍在此刻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他們蟄伏在暗處,同在明處的墩堡呼應,共同構成了大明城外內外的情報傳遞與防禦體系。

但也正因為如此,正因為夜不收軍是最先對敵人造成致命一擊的人,他們往往也最先成為敵人殺戮或者俘虜的物件。

比如此次潛伏在外的夜不收軍盡皆被韃子屠戮一空,無一生還。

英武霸氣的朱棣深吸了一口氣,突然腦海中閃過一道人影,立馬下令道:“金忠,傳我王命,擢升莊浪衛沙井堡百戶張開疆為守夜軍指揮使,即刻走馬上任重建守夜軍,事急從權,父皇那邊我會上一封奏章!”

張開疆!

聽聞這個名頭,張玉、朱能等幾人心中都鬆了口氣。

這位沙井堡的張百戶,當年一手組建了大明守夜軍,配合北伐大軍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給予蒙古韃子難以承受的重創。

直到那一次北伐,亦如今日這般,守夜軍遭到明顯的針對與伏擊,全軍覆沒無人生還,傳遞出了錯誤情報,導致北伐失利,成為徐達徐天德一生少有的敗筆,而張開疆更是因為此戰一蹶不振,甘願渾渾噩噩地做個百戶……

“王爺,那位的脾氣可不太好啊……”

“告訴他一聲,如果想給他戰死的兄弟報仇,立馬給本王滾來燕京,此次大戰之後,我軍便可趁勢殺入和林,踏平北元汗庭,他再不來可就真沒有機會了!”

對於張開疆這樣的人物,朱棣亦是欽佩不已,自然明白他心中癥結所在。

王保保盤踞和林發展了十餘年,此次抓住機會盡起大軍揮師南下,顯然做著畢其功於一役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