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夜,保和殿內燈火通明,禮樂大作,朝堂公卿齊聚一堂,往來名士絡繹不絕,一派煌煌盛世之象。

宴會地點設在保和殿,位於皇宮外城,此殿彩龍飛簷,琉璃為瓦,金磚鋪地,乃是每年中秋、除夕、上元等佳節,皇上賜宴外藩使團、王公貴族及一二品大臣之地。

因金國使團來訪,又恰逢中秋佳節,故而皇帝陛下於今夜設下此宴會犒賞群臣,也不乏存有向建奴蠻子彰顯天朝國威的心思。

畢竟大明自開國以來,便以華夏正統自居,傳檄四方蠻夷俯首稱臣,即便效果不太理想,但場面上的行為還是得繼續做下去。

此刻殿內燈火通明,宛如白晝,往來侍女綵衣飄飄,風姿綽約,盡皆忙碌地準備著珍饈佳釀,可謂是給足了那些建奴蠻子極大的臉面。

大明天子親自設宴,金國使團自然欣然前往,老老實實地跟隨禮部官員,來到保和殿這金碧輝煌之地。

然而不知是因為建奴蠻子見識短淺,還是因為明廷臣僚未曾見過蠻子,金國使團甫一露面,因其呆滯震驚的神情舉止,便鬧出了不少笑話,平白引得不少明廷臣子恥笑。

“誒,快看那蠻子,一副面有菜色的模樣,不會是沒有沾過葷腥吧?”

“嘖嘖,這些蠻子當真是茹毛飲血,看那人還穿著虎皮!”

“諸君,先賢有言:夷狄,人面獸心,強必寇盜,弱則卑服,不顧恩義,其天性也,不可以仁義教,不可以刑法威!”

“先賢誠不欺我……”

明廷臣子坐在位置上議論紛紛,暗自對抵達的金國使團指指點點,即便舒爾哈齊等人聽不太懂中原語言,但他們這副譏諷嘲弄的醜惡嘴臉,不用想也知道那不是些什麼好話!

舒爾哈齊與代善此刻身著常服,盡顯英武風姿,但那腰束衣帶、長袍外罩對襟馬褂,頭上還帶著一頂涼帽,落到明廷臣子眼中,卻是出奇的不順眼與彆扭,更是引得他們竊竊私語,暗自譏諷。

面對這般場景,舒爾哈齊一臉鐵青,卻是絲毫不敢發作,代善倒是不以為意,甚至還偷偷扯了扯自己王叔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

兩位主事尚且如此,使團其餘人等自然不敢吭聲,只能心中憋著一口惡氣,在俏麗宮女的帶領下坐到自己的位置之上。

就在此時,宮廷韶樂驟然響起,一陣尖銳嘹亮的聲音隨之而來:“陛下駕到~”

大明王朝的開國大帝,現如今整個天下最有權勢之人,洪武大帝朱元璋,在皇孫朱允炆的攙扶之下,緩緩從側方走了過來,立於那張龍椅之前。

當明廷群臣注意到了皇孫朱允炆的身影,神情反應卻是截然相反。

黃子澄等部分儒臣面露狂喜之色,傅友德、藍玉等大將卻是神色一變。

他們心中都很清楚,這等宴會一般的皇子皇孫都不會出現,除非他是太子,或者太孫!

唯有國之儲君,方可參與朝政!

朱允炆出現在今日夜宴之上,這是皇帝陛下在傳遞政治訊號嗎?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中群臣忍著滿心疑惑,急忙起身跪倒在地,金國使團眾人則是躬身行禮,無人膽敢在此刻對大明天子朱元璋表露出一絲不敬,他就這般佝僂著身子掃視全場,從下方群臣身上一一掃過,這才溫聲開口道:“平身吧!”

禮畢,宴始。

金國使團正使舒爾哈齊隨即出列,用不太熟練的大明語言對朱元璋進行一番歌功頌德,這是兩國交往的例常。

好不容易說完了這些毫無營養的廢話,這位金國第二號人物隨即道出了此次來訪的真正目的。

“尊貴的大明天子陛下,外臣奉我大金天命大汗之命,正式向您遞交國書,請求陛下恩准大明與大金建立邦交,友好往來,並開放邊境互市。”

當然,這些都是場面話罷了,真正的交易談判尚未完成,依舊停滯在那張談判桌上。

朱元璋聽了這話倒是微微一笑,避重就輕地回答道:“貴使遠道而來,可能不知我大明風俗,今日乃是中秋佳節團圓夜,闔家團圓之夜,暫且就不議國事,貴使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