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太子府,朱允炆自回府之後,便將自己緊鎖在房間之中,不吃不喝了一日一夜。

得知訊息的太子妃呂氏倉皇趕來,但無論她如何勸說,朱允炆卻是始終不曾開門,亦不曾吭聲。

萬般無奈之下,呂氏只能命人去請來了太常寺卿兼東宮伴讀黃子澄。

東宮一眾儒臣,唯獨黃子澄最受朱允炆敬重,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黃子澄聽聞此事,著急忙慌地趕了過來,當他在門外一陣苦勸後,朱允炆總算是開啟了房門,但他那副披頭散髮的樣子,卻是令眾人大吃一驚。

這位長孫殿下可是出了名的恪守禮法,極類其父朱標,一向溫文儒雅,風度翩翩,何嘗露出過這副狼狽模樣?

黃子澄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即入內關上了房門,太子妃識趣地帶著宮女侍衛離去,並殺氣騰騰地叮囑了眾人一番,決計不可將方才之事洩露半句,否則直接杖斃!

一眾宮女侍衛自然驚恐萬狀地應聲點頭,哪裡敢亂嚼舌根?

如此這般才算是將風波掩蓋了下來,剩下的只能交給那位學識淵博的黃伴讀了。

房間之中,遍地狼藉,顯然朱允炆曾大發脾氣,將所有東西砸了個粉碎,甚至連一些古籍都沒有放過。

黃子澄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一邊俯身撿起古籍,一邊凝重詢問道:“殿下,何故如此動怒?”

他是朱允炆的心腹,自然清楚自家這位殿下,有著人前人後兩副面孔,但那並不妨礙,一心為國的黃子澄大人,給朱允炆排憂解惑。

皇帝陛下的心思雖然難以揣摩,但他那句“居嫡長者必正儲位”依舊迴響在大殿之上。

這就代表著眼前這位殿下,在太子爺突然薨逝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成為太孫,大明帝國的繼承人,而不是北疆那位驍勇善戰的燕王朱棣!

比起與皇帝陛下一樣殺伐果決的燕王殿下,他們這些儒臣自然而然選擇支援朱允炆,這是立場決定的選擇。

大明已然定鼎山河,接下來需要一位寬厚賢明的聖德君主,推行各項利民仁政,與民休生養息,這才是盛世之道。

而那位燕王殿下,從其所作所為不難看出,他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英主,也同樣是一位殺伐果決的雄主。

但是大明的未來,不需要這樣一位鐵血殺伐的雄主,而是需要一位寬厚的仁君,如那漢光武帝劉秀與其子漢明帝劉莊,以“柔道”治國,臻至太平盛世。

換而言之,唯有朱允炆坐上了龍椅,與他親近的儒臣才有機會攫取朝政大權,推行心中儒家的治國之道。

倘若是燕王朱棣即位為新帝,那麼儒臣就如同現在這洪武朝一般,毫無出頭之日!

面對黃子澄的疑問,朱允炆竟是未做回答,呆愣愣地坐在地上,望著空氣怔怔出神。

“殿下!臣曾經告訴過殿下,應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殿下如今這般姿態,豈非是準備將儲君大位拱手讓於他人……”

“先生,他回來了!”

他回來了?

哪個他?

黃子澄滿臉茫然地看著朱允炆,摸著山羊鬍揣測那個“他”會是何人。

“殿下口中的他……是何人?”

朱允炆聞言慘笑一聲,自嘲答道:“還能是何人?父親的嫡長子,朱雄英啊!”

“除了他,還有誰會讓我如此失態!”

朱雄英啊,那個幼時奪走了父親與皇爺爺所有寵愛的孩子,那個聰慧到令人很難不對他心生歡喜的孩子,那個壓得他朱允炆根本不敢抬頭的好大哥!

一場南郊秋獵,一個英武男子,一張俊朗面孔,再次讓朱允炆重新回到了,被朱雄英支配的恐懼當中!

朱雄英!

太子朱標嫡長子!

當今天子嫡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