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本將心向(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禪知他心意,也是搖頭,道:“青丘於當世諸天之中,雖不遜色於西昊天,卻不適合作我人族領袖。”
楚歌道:“若為縱長,且不說國力強盛,更應有過人之勇,敢與神族一戰。”
王禪點頭稱是,道:“公子所言甚是。依老臣愚見,魏國為四雄之一,且自胡服騎射之後,兵勇將悍,可為縱長。”
楚歌沉吟道:“只是不知魏王此人如何?”
王禪道:“老臣素聞魏王其人,豐額駢齒,一目重瞳,更才高八斗,堪稱諸王之最。只是到底如何,須見過方能決斷。”
楚歌道:“說到魏國,我從前之時,常聽人說起魏國相國張信此人,贊其辯才無雙,有高世之智。老師可能聽說此人?”
王禪聞言,神情複雜,心中暗忖:“公子現今初遭大難,心神未定,許多事情還是暫且不要讓他知曉罷。”
楚歌見王禪不語,不禁疑惑,道:“老師,莫非張信此人有什麼問題麼?”
王禪搖頭道:“張信雖是魏國人,卻甚是神秘。世人多聞其名,而未見其人。老臣曾數次出使魏國,與其也不過點頭之交,並未深談。公子若是好奇,何不待到了魏國,再至府中拜訪一二,便知其深淺。”
楚歌嘆道:“也只能如此啦。”
二人又談了一會,議定當先前往魏國國都金陵,待見過魏王后,再做打算。
王禪唯恐人多暴露,引來神族追殺,便只留了三名武藝高強的心腹武將隨行,其餘部卒就地遣散,吩咐他們留在楚地,儲存實力,聯絡故舊。
這一行五人改換裝束,扮作商賈,又將戰馬從附近的市集倒賣,買了輛轀輬車,便走小路投魏國而去。
不過數日,楚歌等五人一路疾行,便已出了楚國,來到魏國邊境。
這日,楚歌見天色已晚,人飢馬疲,便要停下歇息,尋覓夜宿之處。
王禪卻搖頭道:“此事萬萬不可。咱們只要未到魏國,便不可輕言脫離險境,當連夜趕路。”
楚歌見王禪神色堅定,便不再堅持,當下連夜趕往金陵。又過了三日,楚歌一行便已來到金陵。
這金陵城原非魏國都城,乃是當今魏王唐煜稱王前的封地。
唐煜本為先魏王次子,初封金陵郡公,因太子病逝,群臣以唐煜貌有奇表,乃聖人之相為由,上疏請封為太子。
先魏王因唐煜得臣下擁戴,心生忌憚,遂封唐煜為煬侯,封地金陵,使之遠離當時的國都江寧。
後先魏王病逝,群臣擁立唐煜於金陵稱王,魏國自此定都金陵。
自唐煜為魏王,定都金陵,已有三十餘載。魏國貴族盡遷於此,城中極盡繁榮,街道錯綜,樓宇相接,觀之不盡,果不愧是當世大國的都城。
待進金陵,楚歌一行卻不先到王宮拜謁魏王,只將三名隨從安頓後,便驅車徑直來到魏國上將項顏的府邸。
王禪為楚國相國,曾出使魏國,與魏國名將項顏頗有私交。
這項顏原為羋姓,只因家族世代為魏將,受封於項,後引為姓氏。
王禪不知魏王對楚國持何態度,唯恐楚歌為亡國公子而受辱,便只與閽者說楚國故人來訪。
那項顏得報,心中甚感疑惑,自己在楚國哪裡來的故交?一番思索之後,便知是王禪來到,當即引其二子項渠、項梁,親身出迎。
項顏見果是王禪來到,喜不自勝,拉著王禪的手便向正堂走去。
楚歌扮作隨從跟在王禪身後,藉著走路的光景,不禁細細打量了項顏幾眼。
只見其人身材魁狀,紅臉虯髯,雙目似電,卻非尋常武將所能比得。
項顏領著諸人走進正堂,分主賓落座。楚歌卻立於王禪身後,神情儼然。
待侍女獻上酒食,項顏方才問道:“楚國與西昊天交戰正酣,王禪先生既為楚國相國,社稷重臣,怎地不在國中督戰,卻來金陵看我?”
項顏為魏國上將,更兼當初唐煜稱王,項顏有從龍之功,因此深得魏王信任。
魏國廷議之時,多有項顏所見,便是魏王所見,項顏於魏國大事項常有決斷之權。
王禪先找上項顏,便是想一探其意。他並未有所隱瞞,直直言道:“項公有所不知,西昊天大軍已破建安,我大楚……大楚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