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行至水窮處(第2/3頁)
章節報錯
羊元華環顧四周,便要再問,忽聽一陣嗖嗖聲響,便見利箭交織,從四面八方飛射而來。不過轉瞬之間,中箭落馬者已有十數人。
“殺!”一陣嘈雜的喊殺聲中,近百個披甲士卒手持戈戟,從兩側的樹林中衝了出來。
這群士卒中又有十餘騎騎軍衝鋒,猝不及防間提劍殺至,與輕騎軍廝殺一團。
“哪裡來的伏軍?快撤!撤!”羊元華見山道之上竟有伏軍殺出,聲勢甚大,不禁心神俱亂。
這支伏兵渾身堆滿積雪,想來早在此間,看衣甲依稀可以辨認,正是楚國士卒。
羊元華想到沒能殺了楚歌,未全滅國之功,不免遺憾,心中更覺憤懣,道:“楚歌,這次教你僥倖脫身,下次未必便有這般好運。”說罷,狠狠看了楚歌一眼,領軍倉惶回奔。
楚歌於危難之中,見有援軍殺出,不禁喜出望外,道:“是何人救我?”
待羊元華退兵之後,只見援軍之中,一員老將緩緩走出。其人鶴髮童顏,身形健壯,頗有幾分雄偉。
楚歌見到那老將,頓時淚流滿面,從馬背上翻滾而下,撲了過去,叫道:“老師!”
那老將緊緊抓住楚歌雙肩,將他扶了起來,也是老淚縱橫,道:“老臣無用,教公子受苦啦!”
二人相擁而泣,過了一會,才引軍進了山林,席地而坐,互訴離別之事。
這老將卻不是別人,正是楚歌的先生,楚國的相國王禪。
西昊天大軍來襲,王禪以相國身份,假黃鉞,都督內外諸軍事,合各郡十萬大軍,於西昊天大軍渡河之際迎戰。
豈料神族大軍勢眾,更兼悍勇無匹,一戰而破陣,殺得十萬楚軍死傷無數,潰不成軍。
王禪於亂軍之中,只帶了數百親軍逃回建安。一路之上,不時遭遇追殺。他且戰且逃,待到建安城外,數百親軍也只剩得百餘人。
豈知此時,卻見城中戰火紛飛,正是神族輕騎先至,早已攻破城池。
他黯然神傷之下,只得領著這一隊殘兵敗將於風雪中行軍,欲南投青丘而去。忽有斥候來報,說公子楚歌單騎逃竄。
王禪聞之,立時驚喜交集,當下便引軍于山林中設伏,終於擊退羊元華,救了楚歌。
楚歌聽罷,心中猶有餘悸,又見王禪甲冑破損,麾下部卒多有負傷,感激之情更甚,道:“若不是老師及時出現,學生怕是喪生於此啦。”
王禪搖頭嘆道:“兵敗之後,老臣率殘部逃回建安。這一路不敢走大道,只取山間小路行軍,便是怕給西昊天的斥候發現,沿途追殺。臣原以為與公子再無相見之日,現今公子無恙,此乃公子之福,更是我大楚之幸啊!”
楚歌聽到此處,心中更是悲痛,一時淚如泉湧,道:“老師,這世上再無大楚啦!我……我該怎生是好啊?”
王禪搖頭道:“公子切勿心生絕念。現今公子得以脫身,只須心存復國之念,王禪定當捨命輔佐公子,以圖復國大計。”
楚歌聞言,心神稍定。他和王禪相處已有十餘年,素知其為人最富智計,且從不妄語,所言必有所依,便問道:“老師心中可是有了計較?”
王禪卻不答話,只問道:“以公子觀之,當今人族諸國,誰為最強?”
楚歌愣了一下,道:“現今天下列國,強者為燕、魏、韓三國……”說至此處,嘆了口氣,道,“若我大楚仍在,當為四雄之一。”
王禪道:“便以這三國與那西昊天相比,又當如何呢?”
楚歌搖頭道:“自夏帝稱尊,我人族強盛已久,如今軍政腐敗糜爛,已經外強中乾。西昊天有天尊變法,拔高異族地位,使諸族對等後,已使其府庫豐足,士卒悍勇,堪稱當世最強。更何況,三國不過一族諸侯,豈能與一方天地相較?”
王禪道:“公子所言甚是。敢問公子,自天道崩落,夏帝薨歿,各族自立,當世諸天之中,可代天巡狩者,該是哪一方天地?”
楚歌心念驟緊,神色陡變,森然道:“相國如今說出這等言語,卻是何意?莫非相國見西昊天勢大,竟與那羊斟一般,也生了投靠之心?”
王禪知他陡遭大難,不免患得患失,卻不惱怒,道:“公子何不聽老臣說完,再做計較?”
楚歌神思急轉,想起自幼與王禪相處,他待己至誠,從無二心,不覺疑竇頓生,道:“老師請講。”
王禪搖頭笑道:“老臣知公子心中所想,自以為霸天下者,非西昊天莫屬。非也,非也,公子豈不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楚歌聽罷,知自己錯怪了王禪,當即躬身道:“學生陡遭大變,一時難以自拔。以至胡言亂語,還請老師切勿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