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菀雖然不是真的頭痛,但見他按得舒服也樂得享受了。

“光顧著說其他,倒是有一樁事還沒來得及告訴你。”弘曆笑道:“興許聽了這個你腦袋就不痛了。”

“什麼?”高向菀一把拿下弘曆的手,好奇地抬眸看著他。

“鄭阿婆的兒子已經找到了。”

“真的?”高向菀眸色一亮。原來她兒子是真的還在人世啊,看來有時候不放棄還是有希望的。

“她兒子原來比她們還早來京逃難,一早便進了城內,被城裡的好心人收留了。”弘曆說道:

“如今他們已母子團聚。”

“那就太好了。”如此,鄭阿婆也不至於孤苦無依了。

“鄭阿婆讓我給你帶話,說要跟你說一聲謝謝,他們一家都會永遠銘記你的恩情的。”

“我可不敢當,要說謝,那也得是謝你這位出心出力的人吧。”她自認自己可沒幫到什麼實質性的忙。

“謝你跟謝我不都是一樣的嗎。”弘曆含笑看著她:“反正這個恩情都是算在咱們夫妻頭上。”

聞言,高向菀與他相視,笑了一下。

他說別莊是他們的小家,在這裡他們就是一對普通的夫妻。

也確實。

在這裡,弘曆從不管束她,所以她過得很是無拘無束,與弘曆還真有種小夫妻過日子的幸福感覺。

幾天之後,安置難民的事情就處理妥當了。

之後弘曆又讓弘晝上奏建議,讓朝廷撥款給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重建家園。

弘晝的這一奏摺呈到御前,非但讓一直對他很是頭疼的雍正帝龍顏大悅,就連朝野也對這鮮少涉及朝事的五皇子讚揚一片。

這次的難民事件也算是給弘晝在朝堂上打了一個漂亮仗了。

光陰如梭,春去秋來之間,高向菀在別莊不知不覺便住了將近一年了。

其實早在夏季的時候,陳太醫就說她的身體已恢復得差不多,無需再借助溫泉的輔助了。

但高向菀捨不得這自由自在的快活生活,便求著弘曆讓她多住了些時日。

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眼看著天氣漸漸轉涼,弘曆已不止一次地哄勸著讓她搬回府邸了。

“這裡雖好,但到底不是府邸,你是側福晉,總不好常年不住在府中的呀。”弘曆耐心地跟高向菀說著道理。

見她依舊拉聳著一張小臉不說話,弘曆想了想,又道:

“你要是喜歡這別莊,往後每年我都陪你在這兒住上一段時間,如此可以嗎?”

弘曆沒有說出來的一個想讓她回府的重要原因是——

熹貴妃已經從陳太醫那裡獲悉了高向菀的近況,知道她已無需在外調養了。

本來熹貴妃對高向菀出外治療就頗有微詞,再加之弘曆因為她而減少了回府邸的時間,這就令熹貴妃更不悅。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我們就回去吧。”

雖然一想到回到府邸對著後院的女人就頭疼,但高向菀也很明白一點——

正如弘曆所言,她是側福晉,身份擺在那裡,她是不可能長久住在府邸外面的。

躲得一時躲不了一世,她遲早是要回歸那個鳥籠的。

五天之後,高向菀便回到了府邸。

梨花院裡似乎一切都沒變,雖然她們離開了差不多快一年的時間,但這裡卻絲毫沒有因為沒人氣而顯得冷清。

就連她從前養著的那些花草都是被精心打理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