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劉家長子的劉繼道,只十二歲就背完了《劉氏祖訓》。

隨後,劉繼道開始學習《忘情仙訣》,以這部家傳功法為基礎,正式踏入仙道。

十三歲步入仙道第一境——凝氣境。

一年後,步入第二境——丹心境。

又三年,步入第三境——氣海境。

後七年,氣海境修到了第十層,離第四境——化生境只剩下一步之遙。

劉繼道以二十四歲的年紀達到這個成就,在天武國為數不多的修仙者裡,已算是極為不凡了。

由於劉繼道深切地感受到了《劉氏祖訓》在修行路上帶給自己的幫助,因此反而更強烈地渴望,培養出一個能得到先祖傳承的孩子。

不僅能讓這個孩子有可能領略到五境之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在三十年後的新世界,一個能站在先祖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孩子,或許能改變人族的境遇。

二十四歲這一年,劉繼道遇到了陳明悅,兩情相悅。

陳明悅是家裡老四,父母生於亂世走得早,婚事便由長姐陳明安做了主。

長姐如母,也因此,劉繼道和陳明悅對陳明安夫婦畢恭畢敬。

六年之後,伴隨著一聲驚世神雷,劉知一出生在晨曦鎮。

也就是在這一年,神鬼峰上,一隻有著千年修為的食淚白眼虎,為突破至妖道第三境——神通境,忍不住對劉家村伸出了虎爪。劉繼道與這隻已成了氣候的妖獸打了兩天兩夜,才以氣海枯竭為代價,斬殺了這隻妖獸。

自那以後,劉繼道實力大減,終年咳嗽不止,突破化生境想來是無望了。

但初為人父的喜悅,沖淡了這一切。

對於劉知一的培養,劉繼道也算是汲取了上百代人的經驗,自問可以給劉知一一個充實又快樂的童年,哪怕陳明悅和她的長姐陳明安,不這麼看。

三歲之前,劉知一整天被劉繼道帶著瘋玩兒,上山趕豬,下河捉魚,摘野果,偷鳥蛋,仗著劉繼道第三境修仙者的實力,劉知一儼然已是神鬼峰上,飛禽走獸眼裡的一個小魔王。

陳明悅看著天天太陽落山才髒兮兮地回來乾飯的爺倆,倒像是帶了兩個兒子,操碎了心。

三歲之後,劉知一開始讀書識字,用的是劉繼道從古希民學府的夫子處尋來的三本蒙學書。零零散散學滿兩個時辰後,不是去山裡玩,就是去城裡逛。

一到城裡,糖人、果脯、冰糖葫蘆、糕點……各類小食,劉繼道對劉知一是有求必應。儘管每次帶著吃的回家,爺倆都免不了被陳明悅一通數落,但這爺倆還是樂此不疲,總是厚著臉皮哄陳明悅也吃。

也就是這一年開始,陳明安和她的丈夫獨孤耀,在每年劉知一生辰的時候,都會放下晨曦鎮客棧的生意,不遠千里地來看看劉知一,並小住幾天。

六歲時生辰時,劉知一已認得兩千五百字,並立下要做夫子的志向,正式開始按照劉繼道早已親身驗證過的方法,學習《劉氏祖訓》,每天學習的時間也上升到了四個時辰以上。

那一天,獨孤耀和陳明安便開始對這件事頗有微詞。

劉繼道將《劉氏祖訓》全篇分為了五百組的內容,每組一百到三百字不等。

每一天都教劉知一學習一組新的內容,確保劉知一做到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來,才算爺倆完成任務。

而這每一組的內容,還必須在第二、四、七、十四、三十、六十、一百五十、三百天分別完成共計九輪的默寫,按這個規律,學到哪裡,抽前面任何一天的內容,都剛好是記得的。

會在第五百天時,完成全篇熟記;而在第七百九十九天時,做到永生不忘。

至於徹底理解和靈活運用,那是後話了。

因此,七歲生辰這一天,已經背完了三百六十五組的劉知一,才敢說自己一定會做到!

他不明白為什麼姨母會妄下斷語。

劉繼道告訴他,因為傲慢,是常人難以克服的罪因,會高估自己、輕視他人、會放任自己的控制慾。

劉知一想到《劉氏祖訓》裡說的,分解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他突然覺得,如果自己可以先掌控傲慢,那是不是有可能幫助別人更好地應對這個罪因呢?

或許很難,但,很有意義。

劉知一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