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報應來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敵人殘晉朝廷竟然如此不智,對於他來說,倒是一個好訊息。或許,可以利用此事,各個擊破。
若是全力攻打徵北軍,正是他之前就向陛下稟報的策略。讓劉虎攻佔草原,拖住李戩大半騎兵。
而他則殺入關中,攻打徵北軍南部城池,形成兩面夾擊之勢,使李戩首尾難顧。
可萬萬沒有想到,李戩早已做好了萬全準備,且城高牆深,防禦森嚴,根本沒有那麼好打。
當然,徵北軍也不是沒有弱點,若是他直接率領數萬騎兵,從馮翊郡北上草原,便可直抵徵北軍腹地,威脅其北方的騎兵。
但這樣做的風險極大,那草原是徵北軍的地盤,知根知底。而他對那裡的地形以及軍事部署,毫不知情。
若是貿然進入,便有可能遭受對方頻發襲擊,深陷草原之中。
更何況,留在關中的數萬步軍,戰力不足,若是沒有騎兵坐鎮,只怕堅持不了多久,甚至再次遭到李戩襲擊。能夠北上草原的騎兵,最多兩萬而已。
思來想去,劉曜最終決定,先南後北。集中兵力,奪取長安,待拿下了關中各郡,再傾兵圍攻徵北軍,奪取關中全境。
於是,他立即招來投降的始平太守楊像,命其派人前往長安以西各郡縣,宣傳長安朝廷,坐視徵北軍,在長安城下勤王殺敵,意圖藉助匈奴人,削弱勤王兵馬實力,以鞏固朝廷權力。
隨後,又派人前往北地郡,召呼延平,率領攻城兵馬前來長安。只留下一萬步騎,駐守於萬年縣,監視徵北軍的動靜。
同時,撤去長安北營駐軍,填補南營空虛,圍三缺一,瓦解長安士氣。劉曜不再打算封鎖整個長安城,他需要朝廷派遣信使,四處求援。唯有將援兵調離城池,他才能率領騎兵,在野戰中將其殲滅。
待滅了援軍,關中各郡的兵力,將變得十分空虛,到時候,正好可以揮兵攻取各郡,收攏更多的人口。
六日後,從祋栩城撤兵的三萬兵馬,裹挾著數萬百姓,終於返回長安。此時,長安城外,已經匯聚了八萬兵馬,以及十數萬肉盾,遙遙望去,人潮湧動,無邊無際。
長安朝廷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原本他們還想著坐視匈奴人,與李戩打得兩敗俱傷。
可結果卻是,匈奴人直接放棄攻打李戩,轉而集中兵力於長安。這讓所有反對出兵的大臣們,後悔不迭,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閻賈二人亦是臉色灰敗,滿臉苦澀,悔不當初啊。若是當日配合李戩,全殲城外敵軍,何至於有今日之禍?
如今,氣走了李戩,沒有其牽制匈奴兵馬,單憑長安守軍,又如何守得住匈奴大軍的攻擊?
此時的匈奴大軍,至少有二十萬人馬。而長安守軍只剩三萬多人,即便再加上數萬青壯,亦不過六七萬人。
兵力相差三四倍,即便最終守住了長安,只怕也沒剩幾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