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凡心生死未卜,自己興的是正義之師,沿途的城鎮多少會供應輜重,而此刻除了軍心,糧草供應很快也會變成問題。佳俊、曉陽等主張就近搜掠,無一例外地遭到了文傑的拒絕。

因為文傑並非不愛民,他反的只是凡心。為此,佳俊、曉陽與文傑還產生了分歧,甚至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文傑且戰且退,凡心也不著急尋求決戰。建元八年溽暑十一,文傑退到了那父城。

隨著俞隨的引軍到來,形成合圍,文傑最終還是被圍在了這裡。此時文傑的軍團已經不足十萬人,多是自己的舊部或者大漠的新員,相對穩定。

那父城,多麼熟悉的地方,曾經在此,文傑以一萬孤軍力抗數倍北然之敵,死戰不退!硬是死死拖住落棲整整三天,殺敵數萬,從此揚名立萬。

此時,文傑的心裡的壓力緩釋了不少,不光是因為這裡曾見證了自己的輝煌,更是因為過了前面的熬岸,就可以退回大漠,那裡便是自己的方圓。

更讓人振奮的是,送信兵送來的訊息顯示,明浩已經引軍過了月牙堡,這使文傑有了更大的底氣。

然而,這一圍就是兩個月,明浩遲遲未能引軍前來,文傑也未再收到過明浩的訊息。眼看著城中糧草將盡,文傑只得率軍突圍,但是這一次敵軍似乎改變了策略,沒想讓文傑像之前那樣突圍,他的幾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連續幾次皆如此。

夜裡,逐漸喪失冷靜的文傑飲酒後與日漸焦躁的佳俊、曉陽再次發生了爭執。被身邊人勸開後,文傑便像往常一樣回到房內休息。但是佳俊、曉陽見情況急轉直下,早已生了異心,聯絡舊部,趁夜對文傑發起了襲擊,意圖取而代之。或者將他獻給凡心,將功補過,目的不得而知。

總之,得先拿了文傑才行。

此時,理論派與實踐派的差距便顯現了出來。文傑畢竟是一刀一槍洗禮過來的,一半清醒的他在部屬的協助下,迅速調動兵力,及時化解了這次危機,佳俊、曉陽部很快就遭到了鎮壓。

面對被押至階前的佳俊、曉陽等反叛人員,藉著酒勁的文傑沒再客氣,現場就處死了他們。

可笑牆頭草,終未得善了。

雖然文傑及時平復了這次兵變,但這次內耗無疑再次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大批佳俊、曉陽的追隨者選擇出奔,而被抓回來的人基本都面臨了被處死的下場。

建元八年仲秋十七,隨著人心渙散加劇,內外交困下朔然軍團已不足八萬人,止不住的人員流失。突圍無望,文傑只得加固那父城的城防,以圖待變。

然而,隨著仲秋廿一傍晚一個訊息的傳來,已經深處谷底的文傑徹底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明浩在月牙堡北一百里處遇襲,全軍覆沒!

穎博在諸懷天虞軍團和渾夕中央軍團的夾擊之下大敗,正在向凌霄關內撤退。

此後第二天、第三天,文傑閉門謝客,水米未進,也沒有接見任何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