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龍

人朝末年,幾代人王皆守成持中,未見中興之氣,譬如皇儲忘川,亦是斯文仁義如故。但經年卻已展現出席捲中州的端倪,眼下確實是一個好的去處,可自己恐怕不能得償所願。

經年之所以發兵,打的旗號就是應熙雲之請戡亂,自己就是那個要征討的人,就算投降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何況熙靈又繼而投靠了對方,而自己對他的棄而不顧,恐怕他也不會說自己什麼好話。

怎麼看,自己都是那個最適合殺一儆百的物件……

退而求其次,為求自保,那麼,雄踞河間地的趙金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至少,還能榮華富貴地活著。

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熙澤是懂的。反覆權衡之後,他決定趁著自己還有利用價值,索性寄人籬下,帶著東線幾城投靠煙陽王趙金。

但在正式公開投靠煙陽王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處決熙靈。熙澤受不了他背叛了自己,心中已有殺意,殺雞儆猴,給城中與外界暗通款曲之人一個警示。

熙澤提出投降,槐安接受,並指令熙靈先行入城盤點造冊。為什麼會是熙靈?槐安是有考慮的,因為他與熙澤的關係,清點肯定客觀準確。這就正中了熙澤的下懷。

熙靈是不想去的,但是槐安的命令又不能不執行。畢竟和熙澤歸降比起來,自己的安危不是槐安會首先考慮的。但是熙靈想想身後有槐安這顆大樹,你熙澤也是要降的人了,應該不會把自己怎麼樣,沒準藉機清查,還能刁難你熙澤一下。

懷著忐忑不安又別有用心的心態,熙靈進入了亢龍城。結果,迎接的隊伍沒見到,死在了刀斧手之下。

自己出爾反爾,熙澤料定槐安不會善罷甘休,立即轉向了趙金。

熙澤密使趕到洛靈時,趙金正側臥在睡榻上,看畢郎奇的軍報。合攏竹簡,起身踱起步來,對著沙盤,正在考慮郎奇在南川採取行動的建議。

他有點受夠熙澤的拖延了,正悶悶不樂。

誠然,熙澤願意投靠自己,並以東線八城一併劃給自己。說是八城,其實有四城已落入了自己手中。剩餘四城包括封都亢龍城皆是富饒之地,能不費一兵一卒盡入己彀中,在陌仁在世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這才使得趙金的臉上掛上了幾分喜色。

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顯然趙金不是這種人,他立刻傳令景文和熙澤,交代了具體事宜。

得知熙澤投靠煙陽王后,城中大批士人爆發了反對聲音。熙澤處死熙靈不但沒能震懾住大家,反而進一步加強了大家和城外熙雲的暗中聯絡。經年得知熙澤投靠煙陽王的訊息後,為防止亢龍城落入趙金之手,立即傳令錦佑和槐安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趕在趙金接收城池之前拿下亢龍城。

槐安和錦佑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分別對亢龍城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作為封都,城高牆厚,只要指揮得當,一時不會被攻下。攻城戰使得攻守雙方承受著巨大消耗,熙澤時刻注意著城外的戰事,還要時刻注意城內的異樣,免得禍起於內。

兩天後,亢龍城將亡未亡,而偃月城卻在熙雲率軍的軟硬兼施下投降了,這使得熙澤再堅持下去,時刻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而煙陽王卻嚴令堅守,熙澤走留不得,左右為難。

建元十一年正月十八,在付出了近五萬人的代價後,南門告破,槐安率軍登上了城牆。

熙澤率軍從東門撤出,同時飛馬向洛靈急報。臨行之前,按照趙金的命令,除了祖宗牌位和能帶走的貴重物品,熙澤將亢龍城付之一炬。

雖然從小在這個地方長大,但熙澤對這裡沒有太多的留念,這裡給他留下更多的無疑是排擠、冷落和刁難。

熙雲看著城中燃起熊熊大火,不禁潸然淚下,這是他日夜守護的地方,即使這裡充滿了權力鬥爭和爾虞我詐,這依然是他眷戀的地方,心中不禁升起陣陣淒涼。

剛撤出亢龍城三十里,景文率軍氣勢洶洶地殺到了,看著前方升騰的滾滾黑煙,知是亢龍城失了,擊退燁君的追兵後,只得繼續後撤。當務之急,是確保其他城池不再出現任何差錯。

最終,熙澤得以擺脫封都上下否鬲,中外暌違的形勢,在趙金的襄助下,率軍回到了東線,東線幾城也徹底併入了紅藍版圖。

熙澤、熙璣乃至安渝,只觀一點,不觀其線,只觀一線,不見一面。侷限於蠅營狗苟的微末小利,而不能縱觀全域性,雖不是其敗全部原因,但已足夠其十之五六。

與刻意在北線剋制自己的軍事行動不同的是,趙金授意趙州一改在封城的保守,頻頻主動發兵,襲擾溫城等廣大河間地河間地的動向開始引起經年的注意,以謙和羽嘉不時提醒經年要留意煙陽軍。

夫人不言,言必中矣。

鬲津、安渝、隆基,滾滾硝煙,大浪淘去。

南線連續攻克奉陽、都靈,眼下亢龍城也悉數入彀,形勢一片大好,經年也不禁大意起來,沒把太多精力放在南線。

與此同時,趙金密令“神荼”萬霖率精銳八千人南下,配合“檮杌”郎奇襲擊了雲澤城。

雲澤城自忘川登陸後,幾易其手。文辰、文皓歸附後,經年仍將雲澤城交於文辰打理。在南川來看它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肯定不比奉陽、都靈等城,但從南川與河間地和北川的連線來看,它的位置就顯得突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