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朕感覺國公這個爵位是一個什麼大白菜一樣。一直以來朝臣立功,就是給爵位,給金銀珠寶,但偏偏這兩樣東西陳曉都不在意。”

“單說他帶回來的那些金銀礦,朕給他封一個國公也就罷了。但他還為朕帶回來那麼一個驚喜,雖然不能明著封賞,朕總不能只給他金銀珠寶打發他吧!”

一般陛下封賞大臣,一是土地和爵位,但如今土地是不可能分出的,也就只剩下爵位了。

二就是金銀珠寶,車馬章服。這些金銀珠寶是不能用,只能放在家裡的祖祠中供起來,以顯示自家受皇帝看重。

爵位只是個虛職,陳曉如今已經是郡公,又有實權,一個國公的爵位只是象徵意義要大一些,陳曉不是個為名利的,自然就不是那麼在意。

其他的陳曉更是不在意,那些東西只能顯示皇帝的看重,但陛下看中陳曉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來襯托。

長孫皇后也算了解陳曉,自然知道陛下說的有理,陳曉那人確實不太在意自己是什麼爵位,金銀珠寶他又不缺,陛下要是想真正的給陳曉一個合心意的封賞,她也確實是有點想不出來。

但這事兒要是讓陳曉知道了,陳曉怕是要大喊冤枉,他也沒有完全不在意爵位,有時候有那麼一個爵位,事情也比較好辦。

國公爵位基本上已經是臣子能夠達到的最高的爵位,他能夠獲封這個爵位,至少不會被人用身份壓制。

當然現在的他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麼人用身份壓他,這個爵位的實質用途也確實不大。

但在朝堂上用處不大,若是有一天去了那些王爺的封地,有可能也就用上了。

再者說了,陳曉雖然確實沒有什麼名利心,做這些事兒也不是為了爵位,但能成為國公,自然是要比成為郡公更好,能往上走,自然不願意往下跌。

可惜陳曉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在李世民眼中,已經被看成了一個完全不在乎爵位,一心只為大唐做事的大清臣了。

長孫皇后見李世民一直苦惱,心下也是覺得好笑,打天下戰無不勝的天策上將,大唐的真命天子,現在居然為了如何封賞一個臣子而如此的苦惱。

“陛下,如果真的想給陳曉一個合心意的獎賞,不妨就先留著,等他從扶桑回來了,陛下再親自問他。”

“到時候他想要什麼,您再獎賞給他什麼就可以了。”

李世民微微一愣,他好像鑽了個牛角尖,一時忘了最簡單的方法。

不是李世民笨,而是因為他作為皇帝,很是清楚,如果問一個臣子想要什麼,大機率得到的答案都是被大唐為陛下分憂是該做的,不敢奢求,要什麼獎賞。

自從他當了皇帝之後,就算是他問與他感情最好的那些人,也只能得到這些無趣的答案,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再問了。

只是陳曉與那些人不同,陳曉如果真的有需求,會直接說出來,如果不說的話,那說明確實沒什麼想要的,那樣可以給他一個承諾,什麼時候有想法了,再來找自己兌現也行。

至於這個承諾需不需要加一個限制,李世民完全不需要考慮,陳曉是個聰明人,他提出的要求也只會是他能答應的要求。

李世民豁然開朗,心下便這麼決定了,只等陳曉從扶桑歸來,問過之後再給他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