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有一次試探(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了,陛下,差點忘了,臣今日來是向你告狀來了。”
“漢王殿下身為太子王叔,品行不端,強搶民女。不僅如此,他還利用太子殿下對他的信任,將妖童稱心送予太子殿下,妖童稱心迷惑太子殿下,讓太子殿下與其同吃同睡,宛如夫妻,荒唐至極。”
“臣身為太子少師,監察太子失職,請求陛下責罰。但漢王與太子之則也不能推辭,臣懇請陛下降下懲罰,以示懲戒。”
陳曉雖然答應太子,不將此事告知陛下,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陳曉為了脫身只能再坑太子一把。
而且他已經將過錯儘量的推給了漢王,雖然說將稱心說成是妖童有點扯,但唐朝還是比較迷信的,這種話也能說的過去。
就像後來的楊貴妃和之前的褒姒,都是一樣的道理,上位者好色,不是他們的錯,而是那個被好的色的錯。
這樣說的話李世民並不會怎麼懲罰李承乾,大機率是將稱心賜死了。頂多是李承乾的名聲稍微有些毀損,但問題不大,威脅不到他太子的地位。
至於稱心,他想要攛掇太子造反是事實,不管他是逼的還是自願的,這個結果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就算陳曉不在這個時候提這個稱心,他也是活不下去的,不說李世民,就連李承乾就不會放過他。
陳曉救不了他也不會去救,要是稱心真的成功攛掇李承乾造反了,死的人只會更多。
太子府的所有官員,包括他這個太子少師,所有與太子相關的人員輕則流放,重則賜死。
這並不是無稽之談,也許他能夠因為之前的一些功勞,免於一死,但罷免流放是免不了的。
歷史上便是這樣,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之後,賜死了無數東宮官員,就連已經死了的魏徵,名義上的太子太師,其實並沒有教過李承乾一天,依舊還被李世民推倒了墓碑。
這樣一個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的人,陳曉還沒有那個好心去解救他。
儘管陳曉知道,他只是一顆沒有自由的棋子,權力的一個犧牲品而已。
“另外,稱心是吐蕃人,但臣並沒有查到吐蕃與漢王之間的聯絡,因此不確定漢王謀反與吐蕃是否有關係。”
李世民已經被今天的漢王與一個大將軍一齊意圖謀反的訊息驚到了,因此聽到漢王似乎與吐蕃有所勾結的時候,已經沒什麼驚訝的情緒了。
吐蕃能夠賄賂那麼多大唐的官員,賄賂一個漢王似乎也不是一個讓人驚訝的訊息。
“哼,朕估計不只是漢王,大唐的這些皇親貴族收了吐蕃的錢的估計不在少數。”
“倒也無妨,他們也沒什麼權利,無非就是能憑著身份來勸朕兩句罷了,收了就收了吧。”
李世民是世家出身,高祖李淵也屬實是個風流人物,因此陛下的皇親國戚並不少,前幾年大唐比較窮,因此這些皇親國戚得到的錢財也不多。
而李世民又是難得一見的勤儉持家,愛民如子的好皇帝,他們連搜刮民脂民膏都做不到,日子過得也是比較簡樸。
如今有了吐蕃的賄賂,心裡想著就是說幾句話而已,反正李世民也不聽,還能白得吐蕃的錢,因此收下的人還確實不老少。
陳曉並沒有怎麼查過他們,因為賄賂他們的價值屬實不大,他只查了一些在李世民跟前有一些話語權的人。
但聽李世民的意思,他估計是查出來很多收了賄賂的皇親國戚,但他是不準備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