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一片寂靜。

就連一直逗弄晉陽公主的長孫皇后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神色詫異的看向陳曉。

李世民此時才猛地回過神來,看向陳曉不敢置信的問道:“你說島上有什麼?”

“回稟陛下,金礦。”

聽到金礦兩字,李世民眼神猛地一亮,急忙問道:“有多少?”

“足以我大唐開採數百年……”

陳曉並沒有按照實際的年限說,畢竟說出來也要有人相信才行。

雖然說前世的時候,這佐渡島的金礦一直開採到了二十世紀才結束,但也是邊開採邊發現的儲量。

以大唐現如今的技術來說,最多也就能覺得開採百年而已。

雖然陳曉在這個時效上打了折,但對於李世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甚至於遠超李世民的想象。

無論何時何地,金銀都是硬通貨。

而此時的李世民也琢磨出來陳曉為什麼這段時間一直在遊說自己出兵扶桑了。

先前陳曉就同李世民說過,扶桑國內有金礦,但有多少,李世民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倒是現在,李世民簡單有了一個估量。

看了一眼陳曉,李世民這才開口說道:“你從一開始就衝著這金礦去的?”

陳曉點了點頭,隨即解釋道:“陛下,臣先前就說過,扶桑國有金礦,這佐渡島上的金礦不敢說最大,但也應當不小。”

“我大唐此番出兵扶桑,駐紮佐渡島可尋機開採金礦,為我大唐後續開採扶桑國的金礦做個準備。”

“畢竟凡事都要有了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行。”

聽到這話,李世民哈哈一笑,用手指了指陳曉,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片刻之後,才聽到那李世民笑著說道:“此事做的不錯,但朕還是要同群臣商議一下。”

“今日你便住在這兒吧,朕明日將群臣召集過來,也好商議此事。”

陳曉也不推辭,驪山行宮的溫泉他可稀罕許久了。

告退一聲之後,陳曉這才退出了大殿。

而剛走沒多遠,陳曉就聽到走廊下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陳大人且慢!”

一臉狐疑的回頭看去,卻發現是同在驪山行宮的太子李承乾。

如今的李承乾早已不是早年陳曉見過的孩童模樣,十幾歲的年齡,雖然看著依舊有些稚嫩,但神色間已然是帶了幾分穩重。

這些年大唐變化太大,即便是李世民也在不斷學習,而身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也不能例外。

因此這些年李承乾也被李世民送到了高陵書院學習,雖然次數不多,但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陳曉先前有過幾次交集,但之後幾次出征,陳曉同李承乾見面的次數就越發的少了起來。

目光不自覺的看了看李承乾的腳,見其走路正常,陳曉不由得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