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而定乾坤。

陳曉的首次海戰進行的相當順利,除了前期的一些抵抗之外,在後面的戰鬥中,高句麗的水師並沒有展現出有效的抵抗。

大唐的水師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將整個高句麗水師覆滅。

此時不斷有大唐和新羅的小船在戰場當中遊梭。

沒遇到高句麗的水師士兵在海面上掙扎,迎接對方絕對是長矛和弩箭。

看著眼前那海面上隨浪漂逐的舢板,陳曉的眼中沒有任何的憐憫之色。

自從來到大唐之後,他已經間接或者直接的參與過兩場滅國之戰。

倒不是說此時的陳曉已經變得冷血無情,而是因為陳曉清楚,眼前的這些敵人根本不值得同情。

現在是大唐,不是後世。

而眼前的敵人是高句麗,不是日後嘴上仁義道德,背後遞刀子的所謂民主國家。

戰場之上,只要還活著的,沒有必要留下來。

自前朝大隋三徵高句麗開始,每一次慘敗,高句麗都會將大隋將士的腦袋看下來壘成京觀。

這種野蠻刺激的做法,只是高句麗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

在陳曉看來,這就是一群沒有開化的野獸而已。

而殺野獸,只是人的本能罷了。

“傳令各艦,清掃戰場之後,全體登陸!”

“是!”

傳令兵拱手領命,旋即開始揮舞自己手中的旗幟。

一瞬間,唐軍和新羅水師的艦船,再次開始匯聚起來,浩浩蕩蕩的朝著遠處的元川港衝了過去。

……

同陳曉的海戰不同,此時的遼東安市城外十里。

大片的營帳已經拔地而起。

隨風飄揚的唐軍軍旗極為顯眼。

自陳曉從登州啟航之後,大唐遼東之地的物資也已經陸續送到。

得到李世民旨意的侯君集那是相當興奮,恨不得翻手之間就把高句麗給滅了。

因為這些年唐軍變化太快,滅國之戰就有兩次,但偏偏自己沒有參與過。

但這一次不同,進攻高句麗兵分兩路,水路由陳曉統領,而自己則是陸路統領。

此戰,即便是滅不了高句麗,侯君集也有辦法在此戰中獲得大量的軍功。

因此在旨意到了之後,侯君集就已經是枕戈待旦,誓要一展自己的能力。

此時的營帳之中,侯君集正在和自己的一眾部將在商討如何攻取眼前的安市城。

“將軍,安市城自從半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水泥加固的改造,等閒的攻城車根本沒有什麼作用。”

“不錯,火藥咱們在長安城也試過,作用雖然有,但也需要的數量極大,此戰就算是能夠用火藥將安市城攻下來,後面的城池又怎麼辦?”

“這一年時間,淵淨土透過高陵縣公搞了多少水泥,這高句麗怕是不止這遼東三城一座城池用水泥加固過。”

“這高陵縣公資敵之舉,朝中有不少人都參過,但偏偏沒有任何用處……”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卻全然沒有發現侯君集臉色如常,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漸漸地,營帳當中變得安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