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議事堂。

幾位身著官服的工部主事湊在一起,手中翻看著一本《防疫手冊》,眼中滿是驚歎之色。

“這手冊內容豐富,先前藍田縣縣令上書說,此法不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瘟疫壓制。”

“那是自然,要不然此法也不會透過三省。”

“要我說,這手冊是不錯,但是這印製的樣式……”

幾人討論間,其中一人突然開口說了一句,讓討論瞬間停止下來,幾人齊刷刷的朝著那說話的人看去。

“鄭旭,這手冊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聽到詢問,那年輕人才將目光從手中的手冊上收了回來,看向其他人。

“這印製的效果似乎和咱們工部印製的有很大的不同,墨跡清晰,字形也是相當不錯,好像是出自大家之後,只是看著眼熟,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的字跡。”

聽到鄭旭這聲提醒,眾人這才紛紛看向自己手中的冊子,發現果然如同鄭旭所說的那樣,這印製的樣式確實是好上不少。

“這麼一看卻是不俗,比市面上有名家批註的史書子集也是不遑多讓了。”

“這字跡是有些眼熟,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

“……”

一群人心中驚訝不已,一時間議論紛紛。

就在此時,不知道是誰突然驚呼一聲。

“這字跡我知道是誰的了!”

“是諫議大夫,魏徵魏大人的!”

聽到這聲提醒,眾人才驚訝的發現,這字跡果然是出自魏徵魏大人的手筆。

怪不得工部會將這印製的事情交給一家從來沒有聽過的書坊,原來是因為背後有魏徵魏大人的影子。

要知道這魏大人在朝中可是以清廉剛正不阿聞名,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手。

就在所有人都一臉興奮的議論著這件事情的時候,那鄭旭此時卻是一言不發,靜靜盯著那手冊,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鄭旭並非普通人,而立之年對於他們來說還算是年輕,而自己年紀輕輕就能夠進入工部,還是主事之職,全都是因為他的出身。

滎陽鄭氏,七姓十家之一。

鄭氏名人輩出,本就是詩書傳家,對於經史子集頗有研究,更有不少藏品。

自前朝開始,家族便開始涉足書坊生意。

其中長安城中最大的書坊便是他鄭氏的。

原本鄭旭並不關心這些,但是今天看到這冊子之後,心中卻多少有些驚訝。

鄭氏的書坊刊印的經史子集不在少數,有便宜的也有貴的。

不說便宜的,單單是最貴的書籍,印製出來的效果也不過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們印製的字型也普通至極。

而這小小的手冊印製的字型,居然是魏徵魏大人的字型,這就值得讓人玩味了。

心中想著這些,鄭旭也沒有心情再聽同僚的討論,告罪一聲便獨自離開工部,直奔家中而去。

……

長安,鄭家。

現如今滎陽鄭氏當中在京為官的不少,其中以鄭元壽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