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敲鼓說書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飛快,轉眼過去了兩年多。
兩年多的時間裡又發生了好多事情,對莫氏帝國來講最大事情是內戰逐漸平息下來。
帝國百姓的生活漸漸好轉,帝都莫城也就有了活力,帝都莫城也是日漸繁華。
關於這場持續了多年的戰爭,坊間傳言有各種版本,安定下來的老百姓,也只能零零碎碎地聽到一些隻言片語,反正是內戰逐步被平息下來了,大概是知道戰爭還沒有結束。
帝國朝堂上的官員們每天都能收到來自西湖城的官報,知道得更多。
最近朝堂上討論最多是大元帥武封親自參與的一場伏擊戰,也就是這場伏擊戰徹底改變了戰爭的走向,或者說這場伏擊戰奠定了帝國軍隊巨大的優勢,這場被津津樂道的伏擊戰就是在帝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戰役:懋公嶺伏擊戰。
戰爭的細節還是處於保密狀態,普通老百姓還不可能知道太多細節。
前線的壓力減輕了,帝國這個國家機器的運轉就更加流暢,再加上莫屠是個難得的好皇帝,治理國家有遠見有手段,帝國逐漸恢復了生機。
老百姓的日子也逐漸好了起來。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沒有戰爭就是好訊息,能照顧好今天或者照顧好眼前就好,管不了明天后天,如果能抽空去聽西河邊上,聽聽說書人敲鼓說書,那日子就算過得不錯的。
得過且過是大多數老百姓的常態,憂國憂民的都待在朝堂上。
也有好奇的人,想知道戰爭到底是打得怎麼樣了,有傳言說胡家軍可是厲害的,怎麼就悄沒聲息地被打敗了。
老百姓的資訊渠道有限,很難知道事情的真相。
可是好奇是人的天性。
帝國最近最火爆的就是清水河的敲鼓說書人,算是個訊息靈通的也能說會道,他那裡這幾天就在說西湖城的事情,吸引了很多聽眾。
有傳言西河邊的敲鼓說書人今天開了個新書,講的就是最近發生在西湖城的事兒。
生活安定下來的百姓們,在好奇心驅使下也開始關心起國家大事起來。
今天晚上月朗星稀,吃過了晚飯出來溜達消食的人都聽到一個訊息,說清水河邊的敲鼓說人開了個新書,光聽名字就精彩:懋公嶺伏擊戰,武封大元帥一戰定乾坤。
夜色晴朗,溫度適宜,有微微的涼風,正適合休息納涼,能聽聽敲鼓說書,也是非常愜意的事兒。
知道今天的故事講的是帝國的軍神武家大元帥武封出奇制勝胡家軍的故事,也都三五成群地過來聽稀罕,這可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而且也是最振奮人心的話題。
走在人群裡的有個面相醜陋的盟邦人,是已經暗下來的天色都掩飾不住那種醜陋。
兩年過去了,這個盟邦人看上去並沒有太大變化,衣服上打著補丁,一看就知道是過的清苦,他的夢想顯然還沒有實現。
也有認識他的跟他打招呼。
這個盟邦人既然有閒心過來聽書,大概是不愁吃穿的,帝國是個和善的國家,並不為難那些來這裡討生活的外地人,不管他是來自哪裡都一樣。
這個盟邦人也很想知道帝國的戰爭打得怎麼樣了,到了傍晚了也常常過來聽書。
來這裡聽書他能獲得好多戰爭的訊息,知道現在是帝國掌握了主動,已經奪回烏青嶺向西推進,他是檢視過帝國版圖的,那是個要塞之地,既然已經拿下,帝國掌握主動就一定是事實。
而且皇帝莫屠去年年初的時候就回來了。
這個盟邦人遞出了好多求見的帖子也沒有響應,自己還需要想想其他的辦法才行。
跟著人流,盟幫人來到了清水河旁邊。
在這裡,敲鼓的人今天特意選了個大場子,燈火通明,也是準備好了,想著能好好地賺一筆。
看看逐漸圍攏過來的聽眾,時間氣氛都是恰到好處,一通鑼鼓響起,好戲就要開始了。
說書的老師傅是北地人,長著北地特有的長臉,也就是俗稱豬腰子臉,聲音沙啞有獨特的磁性,而且穿透力強,老遠都能聽見,中氣十足,非常有感染力。
驚堂木一拍:說書人的一張嘴,說出天下稀奇事,嘈雜的人群漸漸地安靜下來。
列位,上回書說到,橘子河戰役,大元帥武封派出張家五千騎兵,五百里奇襲,火燒野狼谷胡家叛軍糧草,為後續的戰爭打下了基礎,這一戰是關鍵戰役,為這一戰,北地燕山張家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