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風和煦,空山凝雲,三月末的日子,雒陽城處處充滿了生機。

到處吆喝的商販和忙碌的百姓們好像已經忘了不久前的災難,再次投入到了忙碌的生活中,幾處小巷,剛移栽了不久的桃樹花繁葉茂,數個小童在旁中肆意的追跑。

從遠眺望,城裡的廢墟已經所剩無幾,絕大部分的地方都已恢復了原本的樣子,唯一讓人感到詫異的,是那依舊有些破爛的皇宮,原本在地震中皇宮是受災最少的地方,現在反而看起來最是不堪。

離皇宮不算多遠,幾條寂靜的大街,是朝中各位大員的府邸所在,每一家都像是從沒有受過災一樣,整潔又華麗。其中,自然包括了名滿天下的袁氏門府。

此時,袁府的客堂中,看著坐在對面有些鬱鬱不樂的李繼,袁紹輕輕的笑了起來。

“昨日的朝廷上差點就鬧翻了,不出我所料,大漢的國庫果然已經見底,陛下竟直接同意了曹節的主意,在德陽殿當庭宣佈了賣官鬻爵的聖詔。如此一來,我的計劃算是完美的施行了,有朝一日能除滅宦禍,定會有李繼小弟的一份大功。”

昨天,漢靈帝親自下旨,明碼標價,公開賣官。

便宜些的,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勳下屬的虎賁、羽林等職位各有其相應的報價,地方官比朝廷官要貴一籌,縣官的價格視情況而定。昂貴些的,就如三公九卿這樣的朝中高官要職,甚至標出了千金的價格,這是正常的豪門氏族傾家蕩產也不一定湊得齊的數額,至少現在的李繼還遠遠沒有那麼多錢。

不知是漢靈帝很有經濟頭腦,還是曹節或者某個宦官給支了招,除了固定價位的官位以外,還額外加了一條拍賣官職的規定。若是某個官職有很多人想得到,那就來個估價投標,最後價高者便可以立即走馬上任。

而且除了賣官之外,正任職的官員想要升官同樣也是要交錢的。當然,漢靈帝還是體恤了一下那些沒有什麼家產或者氏族背景不強的清官,也立了規矩,一旦受任後,家裡錢財不夠的也可以暫時先拖欠,等湊齊了再一起交上來,能延期的時日視情況而定。

講道理,賣官鬻爵這種事也算不得什麼,在以前各朝各代中並不少見,只不過都是私下裡的交易,而且價格不定,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可是由皇帝出面,堂而皇之的在朝廷上下旨公佈出來,漢靈帝還是真正的頭一個。

袁紹在聽說了此事之後,第二日就派人把李繼給叫來了袁府。他也沒想到這個計劃的效果居然會如此之好,李繼這事做的實在是太漂亮了,這樣一來,不僅對外而言宦官的罪孽更上了一層,自己也能利用此事在大漢的各個階層安插人手。

“多虧了本初兄的好計謀,小弟可萬萬不敢爭這份功勞。”李繼聞言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沒有因為袁紹幸災樂禍的語氣而有所懷疑,也沒有因為他安慰的話感覺好些。

李繼倒不是因為這件事而鬱悶,既然漢靈帝賣官鬻爵的事沒有發生變化,那之後的歷史走向也應該不會有多大改變,無論如今的漢靈帝做的有多過分,都不關自己事。他現在悶悶不樂,則是因為昨天他再去白馬寺的時候,支婁迦讖竟然已經離開了。

原本從曹節那裡離開後,李繼經過幾日的苦思已經列出了無數問題,想要再去白馬寺請教,可在雒陽堅持了十數年之久支婁迦讖卻在幾天前突然就離開了。費盡全力與寺中勉強能說點漢語的胡僧溝通後,李繼也知道了支婁迦讖短時間內是沒可能會回來了,而且去向也不明,使得無奈離開白馬寺的他感到遺憾至極,直到現在,還沒有把心神完全恢復過來。

“哈哈,李繼小弟不必謙虛,此番著實辛苦了。”袁紹此時的心情很不錯,對李繼的態度也不以為意,“對了,李繼小弟可認識陽球嗎?”

“認識。”

“昨日陛下宣佈了賣官鬻爵的詔令後,剛下朝不久,陽球便在司徒劉郃的推舉下,交錢當上了司隸校尉。這可是監察都城百官的職位啊,早就聽人說過這陽球是個出了名的酷吏,也不知道他坐上了這個位置後,會不會做出什麼過分的事來。”

李繼聞言清醒了些,偷偷在桌下掐了一下大腿,終於勉強擺脫了昨日的抑鬱,把精神給集中到了袁紹的話上。

賣官鬻爵一事一開,自然有無數會想要靠這個上位的人,但怎麼也想不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竟然會是陽球。李繼一開始對陽球還是比較有好感的,不過自從蔡邕下獄在廷尉府見的那一面之後,兩人便有了惡交。

雖然李繼一直都沒有什麼確定的線索,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陽球或劉郃誣陷蔡邕的可能性都應該是最大的。甚至與那吊死鬼無面做交易,去千里之外刺殺蔡邕的人,也極有可能是他兩人的其中一個。畢竟蔡邕在雒陽時平日裡就是個老好人,在外傳言中與之有嫌隙的人只有一個劉郃。

“陽球此人雖被稱為酷吏,但為人還是頗為的正直的,並且還深惡宦官,若是他當了司隸校尉,監察百官,短時間內說不定會是一件好事。”

“奧?此話怎講?”

袁紹頓時好奇了起來,陽球與蔡質不對付、劉郃與蔡邕有嫌惡這可是雒陽城裡人盡皆知的事。李繼是從蔡府開始揚名的,蔡氏現在滿門都被流放到了交州,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背後指定有此二人的推手,卻不知李繼為何還會替陽球說話。

“本初兄從三年前棄官服喪開始,便一直在待在袁府中隱忍,除了這次的地龍翻身,小弟甚至都未曾聽說本初兄出過門。雖然小弟不知道士盟這幾年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但想必,那些事對宦官也並沒有產生多少實際性的影響吧。”李繼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是把話題引到了袁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