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雒陽雛虎 第五十二章 白馬寺(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蔡邕拒絕了修佛經?自己怎麼沒聽說過?李繼開始回憶起在蔡府的經歷,卻沒有找到絲毫相關的記憶,只能當蔡邕並沒有與自己說這件事了。
這麼講的話,這白馬寺如今破敗的樣子確實有些無辜,那些雖然在古今文上總是有衝突但面對外來經文異常團結的儒家士子誤解後,的確再難登大雅之堂。
“如此說來,釋門倒也是遭了無妄之災。”
“我佛慈悲,度化世人,世人昧之何妨,且看百千年。”
支婁迦讖只是搖了搖頭,語氣依舊十分平淡,倒也像是個得道的高僧。他本就是個有大毅力之人,從遠西而來就是為了傳播大乘佛法,一時的受挫當然打擊不了他的本心。白馬寺已經空了香火十數年,不少當時一同前來的僧人都因無法忍耐而離開,但他依舊在這裡堅守,安然自若。
“不知住持可曾聽說過非人?”感覺氣氛已經差不多了,李繼終於把正題問了出來。
支婁迦讖聞言微微皺了皺眉頭,似乎對這個詞的出現略微感到有些意外。
“若神童說的是佛偈的話,那貧僧自然是知曉。”
“自然是佛偈。”
“非人一說本出自妙法蓮花經,‘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此處的人非人指的就是這八部護法,後來被簡稱為非人,貧僧想,神童要問的應該就是這個。”
李繼只感覺有些茫然,對這解釋有點不太滿意。確實,自己並沒有記錯,乾達婆和天眾這兩個稱呼的確是出現在佛經中,是佛門用語,非人也確實應該跟佛教有關。可現在,雖然是問出來了出處,卻依舊不清楚非人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反而因為確認了猜想,一時間不知從哪裡開始思考。
看到李繼的狀態,支婁迦讖似乎也想起了什麼。
“大概是十年之前,先帝駕崩沒過多久,有一個與你現在一般大的孩子也曾來到白馬寺問過貧僧相同的問題。當然,貧僧給的也是這個答案。”
“……是誰?”
李繼也有點蒙,自己是聽了司馬昭雲和那吊死鬼的對話才猜測的他們與佛教有關係,十年之前,和自己一般大,會是誰在那時候就想探究非人的底?
“貧僧不知,當時他是獨自前來的,未曾表露姓名。”
十多歲的小童,十年前來到白馬寺,問眼前這個住持有關非人的問題,這實在是有些過於匪夷所思了。
“那天眾、乾達婆分別何解?”想了一會沒有什麼頭緒,李繼暫時放棄考慮那個十年前的小童,問了更具體些的問題。
“天眾是指提婆族,有天神之意,在八部護法中的地位最高;乾達婆則是香神,也是司樂之神,佛經中形容其神形縹緲,難以捉摸。”
這句話已經脫離了實際,純粹是佛經中的傳說了,李繼也隨即放棄了這個方向,轉而問起了另一個關鍵問題。
“不知住持可知道哪個司馬家信佛嗎?”
支婁迦讖再次沉默了下來,這回則是思考了一番,才繼續回答。
“早年是有一個河內司馬氏的人曾來過白馬寺與貧僧辯經,不過他信不信佛,貧僧就不知道了。”
“那……他是誰?”
“是如今的雒陽京兆尹,叫做司馬防,字建公。”
聽到這名字,李繼頓時靈光一閃,隨即好像明白了些什麼,卻不由得渾身打了一個機靈。剛想再問個清楚,卻在這時有人突然推門而入,打斷了李繼的思路。
“哥哥!我們把這些小東西帶回去養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