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跟著前面的隊伍,擠在人群中的李繼三人也亦步亦趨的慢慢挪動,即使前進的速度如同龜速,但也不見有人因此離去。

不怪剛才劉備臉色發白,現在就連李繼也是感嘆萬分,心裡不斷驚歎於袁氏的號召力。什麼叫名滿天下,什麼叫四世三公,袁紹根本不用去幹什麼,只要往這雒陽城一坐,就有成千上萬的才俊趨之若鶩。

天氣還十分寒冷,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卻讓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頭頂不斷往上冒著熱氣。

據說袁紹幾日前還曾放言,這次前來弔唁的人,不問出身,不分地域,他都能夠禮賢下士,親自接待。人群中,李繼甚至聽到了“天下楷模袁本初”這樣的言語,讓他不禁懷疑起袁紹這番作態的理由。

就這樣,從太陽高起,一直到了殘陽西斜,三人才總算是蹭到了袁府的門口。回頭看看,後邊的隊伍依舊是死死堵住道路,滿滿當當,沒見有絲毫減少。負責接待的僕人也算得上是一視同仁,無論衣著如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每人送上一碗酒水,李繼不喝酒,每次都是抿了抿髮乾的嘴唇,乾脆的拒絕。

不過很快,眼前已經沒多少人的三人就發現了,與這邊堵得嚴嚴實實樣子相比,道路另一頭很是空曠。不時會有人從那邊插在隊伍前,名刺遞過去後僕人都會邊大聲宣唱,邊把這邊排隊的眾人擋下,等人家先進去後才繼續放行。

對此李繼還是理解的,人情世故而已,總不能讓人家自家人也排隊吧,劉備卻是氣的連連跺腳,連公孫瓚的臉也逐漸陰沉下去。

又過了好久,終於輪到了李繼三人,略微整理了一下衣冠,年齡最長的公孫瓚便走上前去,彎腰投遞名刺。

就在此時,袁府中快步走出一個灰衣僕人,看也不看正弓腰遞上名刺的公孫瓚,朝著後邊的隊伍中大喊:“哪位是太學宮的臧洪臧童子郎?”

聽到人群中不斷有人有序的往後傳話,李繼瞭然,隊伍裡一定是有袁紹安插的人手,用來不斷引導那些士子的輿論的。終於,一位看起來跟劉備差不多大,剛剛束髮的小少年就從隊伍裡費力擠了出來,面帶喜色的朝那僕人行了一禮。

“在下便是臧洪。”

“可是平許昭叛亂的使匈奴中郎將臧旻之子?”

“正是。”

“速速跟我來吧,大公子聽說臧童子郎在隊伍裡,特地派我來尋。”那僕人這才回了一禮,把那個叫做臧洪的少年恭敬的迎了進去。

看著臧洪的背影,李繼只是若有所思,這個少年就是將來各路諸侯討董時宣誓結盟之人,插個隊倒也是無妨。但前頭半天沒人搭理的公孫瓚可不知道臧洪是誰,直接就漲紅了臉,捏著名刺的手都微微發抖。

劉備註意到了公孫瓚的狀態,上前輕輕拉了一下他的衣角,湊過去悄悄說道:“公孫大兄也不必動怒,這臧洪也是極有名氣。受他父親平叛的功勞,早早就給他在太學做了童子郎,在雒陽城裡很是吃香,大兄不必計較。”

公孫瓚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剋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剛直起身來,又見一個僕人匆匆走了出來,便再次上前行了一禮。

與先前那個一般,這個僕人也直接無視了公孫瓚,朝著隊伍就大喊。

“今日各位請回吧,大公子與臧童子郎相談甚歡,今天就不再接待大家了。請各位海涵,明日再來。”

那僕人喊完,回頭就吩咐人關上了袁府的大門,把站在門前的公孫瓚直撞了一個趔趄。

公孫瓚終於也是忍不住了,把手裡的名刺狠狠的擲到了地上,指著已經合上的硃紅色大門破口大罵。

“欺人太甚!這就是你袁本初說的一視同仁?自己也不過就是個過繼的賤種,還不以出身論英雄?同鄉故吏也就罷了,那不過剛束髮的小童也能讓你無視我公孫瓚?天下楷模?我呸!”

要不是李繼與劉備拉著,公孫瓚幾乎要飛身上去踹袁府的大門。而且憑藉他那優秀的大嗓門,四周還沒散去計程車子們都驚得回過頭來,紛紛望向了李繼三人。

李繼和劉備哪能攔得住公孫瓚,加在一起也沒有他的力氣大,最後還是被他掙脫開來。只見公孫瓚雙臂發力,猛地舉起了地上用來擋門的巨大磚石,快跑兩步,直接就拋了出去,袁府碩大的匾額隨即聞聲轟落下來。然後公孫瓚便轉身昂首闊步,朝著那一幫面露驚恐計程車子中走去。

李繼和劉備見狀,也只好跟在了他的身後一起離去。這一路上倒是暢通無阻,走到哪裡都被讓出兩臂遠的距離,那些士子跟避瘟神一樣躲著他們,任由三人離去。

李繼跟在後面暗自思索,也不知這公孫瓚與袁紹的不對付是不是從現在就開始了。雖然自己也知道最後的結局是袁紹贏了,但從如今的關係來看,李繼卻不希望看到公孫瓚將來兵敗後引火自焚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