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雒陽雛虎 第十五章 蘇氏造紙行(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李繼不瞭解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認同蘇雙說的話了。但他可是知道,在唐代曾出現過紙張的大發展,而且就是因為發現了竹子能夠造紙。既然如此,無論怎麼說竹子都必然是可以一試的。
不過李繼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三。紙張在唐代的發展確實是有用竹子造紙的原因,但是竹林大都是生長在南方的,所以唐代的造紙行也大多坐落在南方。而且唐代紙張盛行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印刷術的出現,因此這才大大加強了紙的使用量,最終才迫使造紙行的技術越來越先進,而且價錢也越來越便宜。
看蘇雙為難的樣子,李繼其實心裡也是有點擔心的,畢竟造紙術從現在到唐朝還有好幾百年的發展,誰知道有過多少次技術更新呢。可眼前自己都準備下血本了,總不能當了甲方爸爸,乙方還不聽話吧。於是也不管蘇雙那頗為幽怨的眼神,狠下了心。
“這樣好了,我出資,你們立馬開始研究藤皮和竹子如何製成紙張,尤其是竹子,這是我資助你們的前提。而且我會給你們承諾,盡全力幫蘇氏造紙行加大生產規模。”
蘇雙和蘇群只能無言以對,都說了竹子不可能,這個小神童還又特地強調了竹子。不過他既然都願意出錢了,那提點算不上太過分的要求倒也無傷大雅,至少沒有對紙行內部指手畫腳。這能書寫的紙到底能不能造出來,可是全看天意,但資金李繼是出定了。
想清楚了後,蘇雙也連連點頭稱是,準備好了飯菜,邀請李繼入席,具體的章程則是派蘇群跟著李繼回到蔡府再另作敲定。
回到蔡府的第二天,李繼就頭疼了起來,倒不是因為生病了,而是一直沒怎麼在意的資金竟出了問題。
倒不是蔡邕不肯借,而是蔡府上居然連一點用來週轉的資金都沒有。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兩座藏書的閣樓,要知道,這個年代的藏書可是真正的“藏”書,全天下大概只有緱山書院願意不藏私,任由來人觀閱。
蔡府上的這些孤本竹簡幾乎每個都花了蔡邕大價錢才換來的,或是奇珍異寶,或是真金白銀。在李繼向蔡邕解釋了為何要借錢後,蔡邕只能無奈的表示自己實在愛莫能助。
正當站在門廊前的李繼急的抓耳撓腮時,顧豐和馬日磾來到了蔡府拜訪。
“李繼,有什麼事這麼為難?還有你這‘古來之神童’想不通透的事?”迎面走過來,馬日磾就發現了正皺著眉頭來回踱步的李繼,笑呵呵的問道。
顧豐也一樣沒見過李繼如此模樣,之前在緱山書院,無論何時李繼都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頭一次瞧見他愁眉苦臉的模樣,頓時也感到有些好笑,在一旁跟著幫腔。
“是啊是啊,小神童這麼聰慧,在為難什麼呢?”
“顧師兄、翁叔師叔,你們可別笑話我了,我這急著用錢呢!”
李繼也不知道這兩人有沒有錢,只好病急亂投醫了。顧豐就不必多說,馬日磾平日裡也經常來蔡府,李繼與他兩人算是頗為熟悉了,向他們借錢倒是並算不上有多丟臉。
馬日磾聽了只是有些奇怪,蔡邕還不至於如此小家子氣吧,連孩子用的錢都不肯給。
“咦?在蔡府上會缺錢?蔡伯喈沒有嗎?”
“伯喈先生的錢都變成那兩座書樓了,而且小子要用的可不是什麼小錢。”眼看是有機會,李繼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連忙解釋,“小子最近正練習書法,卻發現如今的竹簡實在是太過笨重,錦帛又過於昂貴,思來想去也只有紙張比較適合書寫。但現在的蔡侯紙又實在過於脆弱粗糙,便對改良造紙術有了想法,本以為伯喈先生必然會支援我的,只是,這萬萬沒想到啊。昨天小子已經去了蘇氏造紙行,今日便要拿出個章程,可由不得我不著急。”
改良造紙術?顧豐與馬日磾聽李繼說完後對視了一眼,對他的想法頗感到有些佩服。不過還沒等他倆繼續開口,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就從兩人背後響了起來,幾乎跟竇娥那丫頭的撒嬌聲有的一比。
“那把我的拜師禮送給哥哥,不知是否足夠?”
先前心急。一直沒有注意到,顧豐的身後還藏著一個小不點。七八歲的模樣,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從小養尊處優的樣子,嫰的跟一塊白玉似的。
見李繼注意到了自己身後的孩子,顧豐便也介紹了起來。
“這孩子是我同宗的侄兒,叫做顧雍,剛從吳郡來到雒陽。來到蔡府是為了拜伯喈兄為師,別看他年紀還小,但也極為聰慧的,師弟你在蔡府可要多幫我照顧照顧。”
吳郡顧雍?李繼原本焦急的心情頓時頓了一頓,心思被這個名字吸引了過去。如果自己記得不錯的話,這個顧雍就是那個將來給孫權當了二十年丞相的孫吳重臣,頂頂有名的大人物啊。不過現在才這般年紀,比自己都要小,倒也不需要刻意的去討好他,更何況他將來會投靠自己從沒考慮過的東吳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