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新董事(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進董事會也算獎勵,多拿一份工資,也能多拿一點激勵股權。
雖然周明明進董事會之後的激勵股權加起來也只有0.8個點。
可只要羚羊科技上市,至少也是九位數的身家。
羚羊科技的高管自然要有相應的財富,不然的話,誰願意給你賣命?
如果不出意外,以後的董事會還會增加一到兩個席位,至少,得給CFO留一個吧。
CFO是財務總監,也就是首席財務官。
這個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某種程度上,CFO這個崗位的地位比CHO、COO更高更重要,大多數由董事長或者大股東的絕對親信擔任。
另外,相關單位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稽核、監察非常嚴格,如果沒有個靠譜的人主持財務工作,一定會出問題。
但現在,還真就沒個合適的。
現在這個財務部部長雖然也能用,但能力真有限,有張曉穎帶著還勉強可用。
一旦晉升為CFO,需要獨當一面的時候,就要差一些意思,至少頂不住上市流程中各個單位部門的輪番轟炸。
上市不是鬧著玩。
哪怕羚羊科技上市前景很樂觀,可僅僅是走流程也不是一般人能頂得住的。
也因此。
羚羊科技一直在尋找合適的CFO,並且也面試過好幾個,但是在沒辦法讓人滿意。
原因很簡單,03年,國內這方面的人才太少。
就算有,也多的是單位在爭搶,不只是國內的單位在爭搶,國外那些大企業也在搶,因為都瞄準了國內的超級大市場,都在國內開疆拓土,正需要國內的高階人才加盟。
在國內的競爭中,羚羊科技的競爭力很強。
但跟外企尤其是那些大型跨國集團的競爭中,就要差點意思了。
再加上現實、輿論、思想風潮的引領,絕大部分國人在求職的時候,更願意到外企任職,哪怕收入差一些也心甘情願,因為在絕大部分國人的認知中,在外企工作不但收入高福利好更能開拓視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所以,決定上市的小半年裡,羚羊科技儘管一直在招人,但愣是一個靠譜的都沒找到。
這讓徐楊很無奈。
但也也沒辦法。
董事會的會議結束之後,徐楊還和劉曉松說呢:“要不到國外找找看?”
劉曉松搖頭,“財務這塊最好還是找本地的,畢竟涉及到的法律條款太多太雜,地域性非常強,還是國人靠譜。”
“你這傢伙也別閒著,幫忙瞅瞅,有合適的儘管推薦。”
劉曉松嘿嘿傻樂,“我盡力。”
不是劉曉松不盡力,而是這傢伙也忙,尤其是羅霄音加盟羚羊科技之後,劉曉松跟對方一見如故,最近一直在醞釀著對剛剛搞起來沒多久的羚羊音樂孵化基地下手,要搞個大新聞,也挺忙。
而且劉曉松這個人本身就有些佛系,一般不會參與到本身工作之外的工作中。
所以,加盟羚羊科技這麼久,劉曉松的存在感反而一直在降,要知道,這傢伙可是羚羊科技的第二大股東呢,有投票權的那種。
再加上年齡、資歷等問題,徐楊也不好真強行下達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