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和張曉穎以及唐瀟等人面面相覷。

對哦,還可以這樣搞。

之前確實把事兒想的太複雜了。

主要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業務,完全不知道還能這樣。

說起來,這就是見識不足的侷限性了。

很多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嘗試性的東西,在他們這些沒有見識過的人眼裡,卻很陌生。

沒人指點的話,就只能抹黑瞎搞。

風險也就高了許多。

就說這次,沒有劉曉松的提醒,他們還真有可能會傻乎乎的跑國外去真開一家傳媒公司。

當然,開自己的公司自己採訪、出版的新聞,和轉載的新聞肯定不一樣。

轉載來的新聞,是什麼就是什麼,他們都不能修改,受限比較嚴重。

如果是自己製作的新聞內容,就沒這方面的顧慮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調整,甚至可以自主選擇相關採訪目標,自己撰寫採訪內容。

但兩者之間,工作量和難度差了不止一個等級。

徐楊要的也只是引流,並不是真的想搞什麼國外媒體。

所以,劉曉松那一款更合適。

花費不多。

節省人工。

減少相關手續和流程。

只要僱幾個靠譜的翻譯,再聯絡到國外的相關傳媒單位獲得授權,隨時可以開工。

當然,獲取授權的事兒比較麻煩,要一家一家媒體進行聯絡。

在聯絡之前,還要對那些媒體進行挑選和斟酌。

國外有些媒體,對國內的人和事充滿了偏見,涉及到國內的新聞內容,只是扭曲事實已經算好的了, 好多都是憑空捏造的,根本沒法看。

那樣的媒體,自然不能用。

但調查這些媒體的傾向,也確實不容易。

或者說,在國外的眾多媒體中,對國內沒有偏見的,本就極少。

他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挑選那些相對溫和的,以及比較少報道國內新聞的一些媒體,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可能隨之而來的種種麻煩。

另外,轉載新聞這個事兒還涉及到著作權這塊,有些內容可以不經授權直接轉載,但有些則又不同。

比如說一些時事新聞。

任何一家媒體都可以使用。

但如果有對時事新聞進行編輯或者修改,那就又需要授權。

所以,真要做起來,依然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