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道:“如今天下又歸於太平,五穀豐登也不缺糧食,百姓的書應該也讀的差不多了,是該籌備科考的時候。”

女帝頷首道:“不錯,我這就安排科舉事宜,定一個日子舉行此事。

“不必急於一時。”秦風擺手道:“朕覺得,科舉制度還需要改革。”

“什麼改革?”

女帝心下詫異,因為歷年來科舉考試都是如此,制度早就已經定型了。雖然說確實也有一些弊端,她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更公平的辦法了。

她詫異的不是秦風說要改革,而是秦風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發現了這個漏洞,並且已經想到了修復的辦法。

秦風淡淡道:“你別忘了,省試環節一直是禮部選拔科考人才,這禮部不都是世家大族的人,誰能被選中,還不是他們說的算?”

身後的狄仁傑策馬跟了過來,說道:“帝君說到點子上了,這些禮部的人總是會優先選拔自己人,臣還聽說有些地方的主考官員還會提前偷看試題,給考生通風報信。”

“臣想這些主考官不會平白無故洩露考題,定是有動機的,只是苦於沒有真憑實據,拿他們也沒有辦法。更何況朝廷一下子也不能損失那麼多官員。”

私下行賄這種事情秦風很是不齒,他也知道,這種事情在每個朝代都沒有辦法避免。

可若是投機取巧之人金榜題名,而有真才實學的人卻名落孫山。

長此以往朝廷根本就沒有人才可用, 不需要外部的施壓就會自己從根部潰爛,很多時候內部的困難是最難解決的。

沒有紮實的根基就會成為其他國家搶食的魚肉,這件事情非同小可,科舉選拔出的人才關係到整個大唐的命脈,斷不能被不正之風所牽制。

秦風道:“我們將主考官都換成自己信任的人,並且增設御試。”

“這御試又當如何?”

女帝好奇心在驅使,想聽聽還有什麼是自己沒想到的。

“這御試便是將選拔出來的考生集中到殿中由朕和女帝親自面見,考察合格者方能入朝為官。”

“御試的考題不是提前預定的,而是由朕和女帝親口敘述。根據不同崗位考察的側重點也不同,這很考驗考生的真才實學和臨場發揮能力。

這樣一來那些官員也無法作弊,只有佼佼者才能入朝為官,天下才子盡收囊中。”

“好辦法!”女帝不由得拍手稱讚:“推行御試,再也不用擔心有人渾水摸魚了。本帝時常覺得朝廷的官員雖多,

但是真碰到棘手的問題,卻很少有人能想出萬全的計謀,就照帝君說的辦,這科舉制度是該好好的改革一下了。”

狄仁傑也道:“老臣也覺得此法甚是不錯,功在千秋。”

“既然你們都覺得這是個好法子,那便好辦了。不過若是真要改革可不只是這樣簡單。”秦風一句話便打破了狄仁傑的幻想。

秦風心說你們要是覺得這樣就能高枕無憂的話,那就真是想太多了。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少進化一千多年的腦子確實不太一樣。

就像在這個年代狄仁傑已經算是少有的聰明之人,但是在秦風看來,也只不過是溝通起來沒有特別麻煩而已。

至於其他人麼,那就更是一言難盡了……

“哦,帝君還有什麼好點子?”女帝側過身揚著頭饒有興致的問道,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聽秦風的奇思妙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