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著怎麼有點不對勁,達叔拿膏藥貼給李嬸子,李嬸子轉手又給了張老頭,哎呀,他們這圈子還真是挺亂的,周林問:“為什麼李嬸要把膏藥拿給張老頭啊?”

達叔想想好像不太對。

“唉,現在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這裡還有膏藥貼嗎?”

“有,還有一百來貼。”

“這一貼要多少錢?”

“你是說成本還是賣出去的?”

“我管你成本多少錢,我是問你打算賣多少錢?”

“一貼賣五毛錢吧!”

“五毛錢,這麼好的藥賣五毛錢,可惜了,我都跟別人吹是香港帶過來的神藥,對外出售的話一貼起碼得賣一塊錢。”達叔吐著菸圈說。

九十年代的香港經濟比內地發達很多,內地的百姓都對香港的生活很是崇拜,對他們的衣服和藥品也格外的推崇,經常有不少人託自己香港的親戚往內地裡郵寄藥品過來。

達叔為了面子,吹牛說這個藥是從香港帶過來的,他們一聽效果好又是從香港來的,在心理作用下,止痛效果更好了。

“一塊太貴了吧?”

達叔說:”你真是個傻子,有錢不掙幹嘛。”

透過達叔這麼一攪和,周林把完整的營銷策略的最後一環設計出來了。

周林打算走兩個路線,一個是農村路線,透過薄利多銷,低價鋪滿農村;另一條路線就是走高階路線,成為鎮上城裡人的暢銷品牌外用膏藥。

“達叔,我想做的是長期生意,又不是撈一波就走人。”

“行行,你說的算,那膏藥我又不會做。”達叔悶著氣說。

“你那裡還有多少膏藥。”達叔問道。

“一百來貼。”

“那我全要了。”

“如果這個膏藥貼是從你手上賣出去的,我一貼給你三毛錢,兩毛讓你做利潤怎麼樣?”

達叔想了一下這相當於他6成,自己4成,小子還挺大氣的,爽快的說:“可以呀。”

於是周林把剩下所有的膏藥貼全部賣給了周達華。

秦姍姍回來後,有些擔心的說:“這兩天我去村裡小賣部買東西,村裡人都在說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們村有人買了那個香港來的膏藥貼,特別好用。”

看來達叔並沒有亂說,這個訊息,真的在村裡傳開了,周林笑著問:“他們都怎麼說的呀?”

“我也沒有詳細的聽,他們就說有人讓親戚從香港帶了一批膏藥貼過來,效果相當好,不過這個藥很稀罕,想買都買不到呢。”

“這麼稀罕?”周林反問,這就是烏合之眾裡面說的從眾是人類的本質。

秦姍姍擔心的說道:“是啊,那咱們的藥是不是就賣不出去了?”

“不會,他們賣他們的香港貨,咱們賣自己的不相沖突。”

“可是村裡人肯定覺得香港的比咱們的好,除非咱們的膏藥貼效果很好,又比香港便宜很多。”

周林神秘一笑問道:“你知道那個香港膏藥貼是哪裡來的嗎?”

“難不成你知道?”

“我知道呀……”周林故意拖長尾音,停頓一下才說道:“這個膏藥貼就是從咱們的家裡出去的,不過被達叔一吹成香港貨之後,馬上就脫銷了,你看咱們廚房裡的那些膏藥貼已經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