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其實是有的。

據考證,這東西原產地可能是印度或者新幾內亞,後來傳到南洋群島,大約於周宣王時期傳入中國南方。

目前大唐也有製糖產業,主要集中在嶺南一代,原料是甘蔗,產品是低品質的黑砂糖。

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不論是甘蔗種植面積,還是製糖產業規模,都小得可憐。

瓊州島就更不用說了。

尤其到眼下所在的瓊州,總人口才那麼點,談種甘蔗發展製糖,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再加上品種問題,顯而易見,這種源還是從現代社會來比較妥當。

這也是陳遠身為刺史為本地想的一條生路。

發展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年頭交通不便,人們還在為吃飽穿暖發愁,旅遊不好搞,也只能是搞搞這些了。

依託這裡的環境和自然資源,一個鹽,一個糖,再來點海鮮加工,足可以讓當地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關鍵這些東西不但能內銷,還可以出口,這樣依託瓊州島獨特的地勢,修碼頭,搞海貿,絕對爽得飛起。

為此他也沒花心思。

足足用了差不多一個星期,他才搞到了需要的甘蔗。

其中又有少量的準備種來自己吃的黑皮甘蔗,也叫果蔗。

因為相比製糖用的硬皮甘蔗,這種糖分雖然低一些,但是軟,好咬。

這段時間瓊州府也發生了不少事。

首先是席君買順利歸來,原本僅有百餘的募兵隊伍迅速擴充到兩百人以上。

也正是這樣一支隊伍,一半操練,一半執行任務,使得瓊州地域治安風氣呈現出極大的和諧安寧。

其次啟動了以水車為代表水利設施建設及灌溉系統工程,現在府衙下屬專司這方面工作的官員吏員幾乎住在了田間地頭,治下縣衙也給予了極大的配合。

再次,府衙一舉打掉了一個以本地黎族婦女兒童為目標的犯罪團伙,有關推動兩族交流融合的宣傳工作也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眼下出來交換物資的黎族百姓分明多了,經常可以在集市上看見。

東西還不少,有本地特產的香米,本地特色的樂器,檳榔,木薯粉,等等。

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比如穿山甲之類的保護動物。

不過交流方面還是存在不小的障礙,一般這些黎族百姓也只接受以物易物。

陳遠也沒太關注這些。

甘蔗種弄回來,第一時間他便點齊人力物力畜力,開始往田埂上拉。

與此同時,有衙吏快馬加鞭到處喊,“發錢啦,刺史老爺發錢啦……”

這樣子,於是很快就有不少人聞訊而來。

畢竟錢還是很香。

而且新來的刺史老爺人很好,年輕和氣,辦實事,雖然時間不長,但早已名聲在外。

陳遠也不含糊。

看人來得差不多,直接站上馬車車頂,拿出揚聲器:“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兄弟姐妹,我,本州刺史陳遠,今天來給大家,發錢了。”

很激情。

刻意停頓加重的語氣,高舉的拳頭,再加上揚聲器的協助,一時間場面雖然安靜,卻又莫名有種火熱。

便在這樣一種場合下,長樂大喊一聲好,帶頭鼓掌,然後立馬大片的掌聲響起,聚攏過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陳遠很滿意,抬了抬手:“但是,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大家應該也明白,這錢不會平白無故的給大家,所以,想要拿到錢,還是需要有所付出。”

“陳刺史您還是直說吧,要我們幹什麼?”

“對,直接說,只要是陳刺史說的,我們大家都支援,大傢伙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