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改俚為黎(第1/2頁)
章節報錯
舒服。
消化結束出來,陳遠繼續吃,永嘉就沒再出來,都是讓人端進去的。
等時間來到第二天上午,漁船也很快添好油料,奉命返回長安。
陳遠再度來到府衙,點齊人馬,直接把辦公桌搬到府衙外,現場發債。
情況還不錯,十萬的債券,一小時不到就發完了。
主要認購者,永嘉,長樂,鄭麗婉……
嗯,就這三。
在此之外,包括薛實在內的所有認購者加一起,也沒超過三十貫。
可見這地方是真的窮,連當官的都瘦,肚子看不見一滴油。
當然,有也未必放心投,畢竟這事怎麼想怎麼覺著不靠譜。
下午就閒了。
先是帶著往李淵處跑了一趟,看看老爺子現在的狀況,問問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回來便在海邊研究怎麼燻魚,曬制魚乾。
其實也不難。
儘管這邊原料匱乏,除了魚什麼都沒有,可單純要說處理好現有這些東西,順便驗證方法還是很容易的。
一句話,直接從現代社會搞就行,要鹽有鹽,要花椒有花椒,要辣椒有辣椒。
於是就按照查到的配方調配出了料汁,於是一條條海魚或整條或切段入桶醃製。
出來就送入臨時搭建的烘房,熏製,烘乾。
趁著這段空檔,又把曬好的魚膠跟熬製好的魚肝油給收了。
都是上好的魚膠。
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 其次色澤好, 經過仔細詢問, 可以肯定裡面有頂級的黃唇魚魚膠。
但是又無從尋找分辨,因為根本沒人想過要特意挑出來,都是一起的。
魚肝油自然也都是原生純正的魚肝油。
這東西現代社會應該是搞不到了, 畢竟技術再好,環境被破壞是鐵打的事實。
轉天又來到府衙。
正準備出去看看, 道路怎麼規劃一下, 水利灌溉設施怎麼疏通一下, 春耕準備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難處, 忽然席君買找了過來。
看這傢伙滿臉鬱悶,陳遠不由好笑:“怎麼了這是,難不成還有人欺負你了?”
席君買垂頭喪氣:“欺負倒是沒有, 可是沒人啊, 我們帶著文書, 米糧, 銀錢,挨家挨戶去動員, 也就湊了一百來號人。”
“哦,那你覺得現在該怎麼辦?”陳遠倒也不怎麼意外,畢竟當兵這種事, 從來都不是最優選。
尤其剛剛經歷了劃分土地,免費吃魚, 等一系列事件,日子分明比較有盼頭之後。
席君買喪氣道:“就是不知道啊, 這不來求公爺指點迷津了麼?”
陳遠想了想,道:“那這樣, 你拿我的名帖往距離最近的萬州府衙走一趟,知會一聲,看看能不能從那邊弄一批人過來。”
名帖,寫有名字的紙片,也可以是木片,竹片。
這東西大概就是最早的名片了,是一些交易場合不可或缺的物品。
席君買頓時眉開眼笑,接過名帖說道:“還是公爺有辦法,小的這就去辦。”
“嗯,叫兩個人一起,注意安全,不成也不妨事,最多再想別的辦法。”
陳遠笑著叮囑,待席君買離去,想想又轉道來到薛實處,道:“薛長史,你給我說說,現在我等漢人跟本地俚人到底什麼情況?”
薛實便把情況仔仔細細都說了一遍,簡而言之,沒有衝突,卻又天然保持著距離。
就好比縣城,雖然經常都有本地俚人前來交易生活物資,但基本上不停留。
住的地方也有點遠,基本上都在島嶼中西部密林地帶。
谷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