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滎陽,五姓七望之鄭便發源於此,發展至今,枝繁葉茂,號稱滎陽鄭氏,乃五姓之一,當世一等一的名門望族。

如同其它幾姓一樣,隨著大隋落幕,新朝朝政為關隴門閥所把持,即便位列五姓,聲名在外,鄭氏這些年的日子亦不好過。

倒不是說官場上完全沒人了。

事實上,鄭氏子弟出仕為官的依然不少,雖然沒有三品大員,可出任四品官的還是有幾個。

畢竟這治國是讀書人的事,朝堂再怎麼被把持,治理天下,也依然需要靠這些書香門第,讀書種子。

這也是時至今日,五姓之家依然看不起李唐皇室,不屑與之聯姻的根本原因。

因為壓根兒就不怕。

別因為你是皇帝你就牛了,皇帝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有本事你就殺,殺個乾淨,等殺完了,國家也就完蛋了。

一片混亂,連個幫忙治理的都沒有。

況且如鄭氏這等大族,傳承久遠,人脈深厚,各家之間早已盤根錯節,不分彼此,本身在當地又有著極大的威信,並不是毫無反抗之力,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可問題是,朝中無人啊!

對於寒門來說,四品官也不小了,刺史之位,牧守一方,那是頂大的榮耀,是足以載入族譜的。

可對於鄭氏這樣的望族而言,這就是失敗,就是恥辱。

身為世家大姓,他們要的從來不是這個,這點他們也瞧不上。

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入主中樞,於三省六部佔據一席之地,從一個等著吃蛋糕的,變成制定規則分蛋糕的。

這才是根本。

這樣才可以長遠的獲得利益。

否則一切都是鏡花水月,無根浮萍。

可自玄武門之變,關隴兵變擁立李二上臺開始,這一切就被無情的斬斷了。

而今的鄭氏乍一看去,出仕者也不少,可真正能站在朝堂之上的,一個沒有。

此謂遠離中樞。

這也是當下各大家族共同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國家地方需要他們治理,一方面,真正的中樞,又將他們排除在外。

形成的便是一種無聲的對峙。

簡而言之,你們說你們的,我們做我們的,你們不讓我們入中樞,那也別想著我們多聽你們的話。

也因此,看似一統的大唐,權力遠沒有想象中那樣集中,朝堂對地方的掌控,十分薄弱。

尤其遙遠的江南,和這些名門望族盤踞之地。

這一點當初的修路政令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當初水泥問世,朝中欲要在全國範圍內大肆修路,就沒人當回事。

不但沒當回事,還想法設法阻撓,因為路一旦修過來,距離就近了,中樞對地方的掌控能力就強了。

這是以山東江南為代表的地方士族萬萬不能接受的。

相比說不定哪天睡夢中就被人帶兵把府邸給圍了,他們更希望保持原來的狀態,我不理你,你也別來理我,我雖然入不了中樞,但是在自家這一畝三分地上好好經營,當土皇帝,也不錯。

也因此,關中地區轟轟烈烈的建設,鋪路,開渠,鍊鐵,造紙,風生水起,這些地方上卻是一片祥和。

一點動靜都沒有。

好像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一般,地方勢力的抵制,人口資訊流動的緩慢,使得時至今日,人們根本都不知道帝國的心臟究竟在發生怎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