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

種出來的東西,要麼吃,要麼賣,吃不完,又沒興趣賣,那就拿去餵雞,餵豬,總能有個去處。

留種就更不是問題了。

事實上,蔬菜也好,瓜果糧食也罷,早些年都是自己留種的。

真正開始全面購買高產的商品種子,迄今為止並沒有多少年。

誠然這裡面也有些問題,比如一些新品種,雜交品種,根本就不適合留種,尤其玉米水稻這類大面積種植的主糧作物。

但是,有比沒有好。

況且有些東西是可以透過環境來改善的。

就好比生孩子,同樣的家庭環境,生一個跟生兩個肯定不一樣,生兩個跟生三個,又不一樣。

而同樣是一個孩子,優越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跟貧困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結果也不盡相同。

種子其實也是一回事。

不可否認,有些種子因為雜交而後代性狀不穩定,所以不適合留種大規模種植。

但是,若不種那麼密,若仔細看護,那麼長好的可能性還是會提升的。

鄉下地方種玉米就這樣。

同樣的品種,種在菜園子裡,不用怎麼打理,一根根玉米棒子也大多飽滿晶瑩,鮮少有那種畸形的,不長米的。

可大田裡,因為種種原因,哪怕是所謂的良種,長不好的反而比比皆是。

況且這東西也不是種一代。

哪怕就是有缺陷,經過一代一代的篩選淘汰,最後留下的,自然而然也就是優良的。

至於這種具體怎麼留,其實更簡單,就一句話,讓它長。

但凡植物想要獲得種子,最懶的辦法,就是不管,任其自由生長。

就好比白菜蘿蔔,你要不搭理,慢慢的,它們會開花,白色的紫色的,也很漂亮。

等花謝了,種子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

黃瓜茄子這些也是,要真不想理,那就晾著,隨便長,什麼時候不長了,掉落了,爛掉了,裡面便都是成熟的種子。

當然,要不想浪費,是可以提前收穫的。

就好比黃瓜茄子,雖然能收集種子的時候已經老了,不像番茄這樣好吃,但是,餵雞餵豬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也因此,陳遠提出的不是單獨針對番茄這一品種的說法,而是一個通用的辦法。

可以說所有地裡的東西,包括玉米棉花,都可以這麼幹。

當然,作為一種吃熟不吃嫩的存在,番茄終究還是不一樣。

西瓜甜瓜這些也是。

所以,成熟的番茄,西瓜,甜瓜,都摘下來。

這樣可以利益最大化,既得到種子,又保留最原始的食用價值。

這事陳遠也沒叫人,就跟永嘉一起,帶著一群娘子軍在弄。

然後滾滾雲豹金雕保駕護航。

收成也不錯,半個上午,一筐筐的番茄,一筐筐的甜瓜,還有三百多斤西瓜。

該送要送。

正好昨日割了不少蜂蜜,而且大多是上等的土蜂蜜,便又把絲瓜苦瓜等一樣發愁的摘了些,搭配好分成好幾份命人送往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