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焦炭的威力(第1/3頁)
章節報錯
看著還是很不錯的。
六個加料口的設計,便於進風,也便於將燃燒均勻的鋪滿鍋底。
這樣對燃燒很有好處。
而整口鍋桶形的設計,以及僅僅半米的高度,也是為了儘可能使得受熱均勻,把焦煉好,煉透。
六臂哪吒的設計,也起到了作用,省了多少煤不知道,也不重要,但是,視覺效果很好。
自某個時間段起,燃燒室洶湧的火苗就沒斷過。
只是,需要的時間著實不短。
現代工業中,一窯水泥煅燒只要半個小時左右,可這煉焦,都是十個小時起步。
所以,這一燒,就燒到了第二天。
這天吃過早飯,再來看的時候,燃燒室裡安靜多了。
主要是連續噴射這麼久,儼然已經沒東西可噴。
這也意味著,這一窯焦煉得差不多了,於是,備水,停火,出料。
出料有出料口,在側面。
隨著封堵的土石移開,出料口拉開,霎時通紅的焦炭冒著煙氣,傾瀉而出。
“站開點,都站開點!”
“水,澆水,快!”
“……”
簡單粗暴。
什麼惰性氣體冷卻,熱量回收,沒那條件,直接拿水滋。
而事實上,即便是現代社會,也不少還在採用這種冷卻方式。
因為足夠簡單,足夠快捷,冷卻效果堪稱立竿見影。
可話又說回來,這種土窯的設計,想要就這麼輕鬆把料出出來,並不容易。
是以多多少少還是花了點時間。
等到徹底冷卻,水汽散盡,上前一看,所得焦炭大小頗為均勻,呈銀灰色。
永嘉也在看,問道:“成了嗎?”
“應該是成了。”陳遠點頭。
煤的乾餾,有低溫乾餾,中溫乾餾,和高溫乾餾,而只有高溫乾餾,得到的焦炭,才是銀灰色的。
冶金工業用的焦炭,亦為高溫乾餾所得。
說完,便命人收集,裝車,與此同時,封出料口,開進料口,繼續加料,繼續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