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就是,強度更高,耐磨性,耐風吹日曬霜雪雨淋的能力,都更出色。”

這個還是很好解釋的,沒什麼專業知識。

李二想來也是這樣,便也不再多問,而是興致勃勃圍著水泥窯轉悠起來。

還拉了一會風箱。

等他停下來,水泥窯上方水汽已經淡了,取而代之的,是火焰與熱浪。

頓時李二又有些驚訝:“這火勢為何如此之大?”

“煤氣吧,我這用的不是乾料,而是溼料,溼料有水,之前水多,水汽重,所以是白煙,這會水汽沒那重了,就跟石炭一起,產生了一種可燃的氣體。”

陳遠解釋著,又道:“石炭之所以溼水後更好燒,便是這個道理。”

“哦。”李二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道:“愚兄可否上去看看?”

就這話,李君羨嚇得半死,趕忙勸阻。

永嘉……

不知何時已經溜了。

陳遠亦笑著勸道:“還是等等吧,等水汽除盡,這火勢就平穩了,屆時再上去看不遲。”

李二這才打消上去的念頭。

卻又十分執著,哪都不去,就蹲窯邊守著。

李君羨等人也跟著倒黴,好好的百騎司將士,隨便拎出來一個,家世都頗為不凡,偏偏在這裡拉起了風箱。

好在時間也不長。

約莫十來分鐘,便幾乎看不到焰火與煙氣了,唯一能看到的,是窯頂上方熱空氣的扭曲。

陳遠起身,小心翼翼,親自帶隊從窯側用石頭搭配水泥砂漿砌起的臺階上到窯頂。

一個字,熱!

此時的水泥窯,像極了過去鄉下家家戶戶都有的小煤爐。

但是卻大得多,放眼望去,一顆顆火紅的煤球,煞是灼眼。

表層在風箱推動助力下筆直而整齊的火焰,亦讓人望而生畏。

那些泥土與石灰石膏混合成的球球,此刻亦燒結泛紅,儼然有融化的趨勢。

此情此景,李君羨都戰戰兢兢,生怕掉下去,因為這窯壁僅有半米寬。

李二卻鎮定得很,分明沒什麼好看的,他卻看了足足將近一分鐘才下來。

而後,渾然不顧臉被燎得發燙,又跑到製作生料的地方。

這時,李君羨等人切換身份,從拉風箱的,變成了搓煤球搓泥球的。

李二也捲起袖子,跟著學,一邊學還一邊問。

對於陳遠來說,這其實是件好事。

固然他沒那麼大理想,非要為這個大唐做點什麼,但是,這個國家能變強,終歸是好的。

就像上大學,都希望是清北,上班,傻子都愛全球五百強。

所以,要注意一些什麼,煤球與混合球的比例是多少,等等,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因為風箱給力,這一窯結束的時間,也比預想中來得要快。

不到中午,煤球就燃盡了,風箱推動下,冷空氣注入,窯溫亦迅速下降。

而因為黏土的緣故,此時窯內一顆顆球體,形態保持得非常好,看上去,整就一冷下來的大煤爐。

這時還有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出料,碾碎,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