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那就立規矩!(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遠其實並不瞭解當下的朝局,可作為一個現代人,李二這麼一說,他也知道,這裡面沒那麼簡單。
便也沒深究,轉而言道:“問個問題,大唐,對外出口的鹽很多嗎?”
李二搖頭:“那倒沒有,一來國內生產的鹽不多,勉強就夠自己用,二來鹽這個東西,各國都有,不太需要從外面買。”
這個答案,說實話,並不讓人覺得意外。
說白了,古代缺鹽,卻也僅僅只是缺好鹽,粗鹽,只要不打仗,朝廷不管制,不說富餘,但至少不會缺。
陳遠好笑:“那不就結了,原本人家也有啊,只是不好而已,與其無意義的糾結,不如大大方方拿出去賣,換點實在的,比如鐵啊,牛羊啊,糧食之類。”
“那之後呢?”
“之後?”
“學會製取新鹽之後,到那個時候,是不是就不會買了?”
沒看出來,丫執念還挺深,那麼不想讓老外白嫖。
陳遠便笑道:“那就不讓學,咱們,頒佈律法,想學,可以,老老實實給錢,誰要敢不給錢就擅自偷學,直接打過去。
然後,學了也只能自己國家使用,誰要敢傳播,或者往外賣,也打過去……”
有些事情,是沒有萬全之策的。
便是放到現代社會,一樣如此。
所以,不妨就無恥一些,學漂亮國,直接立規矩。
當下的大唐,也確有這份實力。
便是這樣一番說辭,糾結了這麼些天,李二念頭終於通達,哈哈大笑。
陳遠又笑道:“其實完全可以考慮把學費定高一些,只要學費夠高,相信那些國家,便不會花大價錢來學。
如此,再出臺一些措施,把新鹽出口收歸官營,國庫充盈,指日可待。”
具體操作可能沒那麼簡單,但是,基本邏輯是有的。
說白了,即便是大唐,也未必願意花這麼一大筆冤枉錢,更遑論那些小國。
對於那些小國而言,幾乎可以肯定,除非投資可以回本,否則,斷然不會花錢來學。
相比之下,少量採購供王室和貴族階層使用,又或者,當二道販子,倒去做生意,高價出售,更有可能。
這樣的情況下,再把新鹽出口收歸官營,自然而然,財源滾滾來。
技術外洩以致被異族番邦白嫖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而事實上,這件事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樹立了一個標杆,為以後同型別的事件指明瞭方向。
既然鹽可以,那麼糖自然也可以……
李二也不傻,很快便明白其中官竅,大笑道:“還是賢弟有辦法,那依賢弟所見,這外出鹽價,該當幾何?”
陳遠莞爾:“看多少吧,量小自然就貴,量大自然就便宜,我只希望,真要那麼幹的時候,別影響到我大唐千萬黎民。”
這話說得好。
這話落在李二耳中,便是封爵起到效果了,而今陳遠已經將自己視為唐人。
遂道:“賢弟放心,此言,愚兄必定帶到,相信當今陛下,亦不會捨本逐末,為區區一些錢財至鹽價飆升,百姓無鹽可用。”
至此,此行的真實目的達成,新鹽之法的終極處理方案,也有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