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說道:“不管三位大帥下來如何決定,但現在兵臨城下,是戰還是退,還需要各位大帥儘快做出決斷;事到臨頭須放膽,再猶豫下去恐怕會錯失良機。”

鍾離問道:“三位大帥,如果按照白衣女子的說法,三位大帥負責在徐州黏住脫脫大軍,各位大帥認為能堅持多久?一個月,兩個月還是半年?”

李、趙、彭三人沉默不語,一邊是未來的利益但有風險,一邊是撤走後儲存實力的現實,人性貪婪,總想魚和熊掌兼得,但事實證明,有時候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趙君用沉思片刻,說道:“李帥,彭帥,我有話說,可否借一步?”

李二和彭大點頭同意,李二帶著趙君用和彭大轉身走向後院。

朱元璋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急躁,站起身來在堂上來回走動。

楚仲月見此,對朱元璋說道:“朱總管稍安勿躁,現在還不是最糟糕的時候,朱總管要穩住才是;李、趙、彭三帥最終還是要看你的態度,現在如果你表現出急躁難耐,後面恐怕還會橫生枝節。”

朱元璋聽此,嘿了一聲,重重的坐到椅子上,強迫自己安靜下來。

楚仲月繼續說道:“現在的情況超出了我們預先的估計,我們也要臨機應變才是。”

楚仲月轉頭面向鍾離,說道:“鍾兄以為這兩個女子是什麼人?”

鍾離見堂上只有他們四人,也不再隱藏自己內心的想法,介面說道:“如果我猜測的不錯,杏黃衣衫的女子應該是孔小姐,而白衣女子恐怕就是白蓮教的聖女了。”

楚仲月一拍大腿說道:“鍾兄說的有理,我也是這樣想的。就是因為這兩人參與其中才導致讓李、趙、彭難以決斷,而我們原來的設想偏偏漏掉了這兩人,更沒想到的是她們的到來讓徐州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湯和和唐建二人完全不知內情,只有眼巴巴聽的份。

鍾離介面說道:“不管李、趙、彭如何決定,我們得有自己的判斷才行;大哥,你是怎麼考慮的不妨現在說說。”

朱元璋說道:“本來我是想按照事先預定的思路來辦,現在看來我們預先設想的無法實現了;為今之計我認為必須和徐州緊密的站在一起,不管是戰還是走,由不得我們做更多思量。”

鍾離答道:“如果按照大哥的想法,我們也要適當做些調整才行。”

朱元璋問道:“什麼調整?”

鍾離答道:“我們來的初衷是讓三位大帥的隊伍撤下去,並不是來直接馳援守城的,我們的人馬現在剛剛訓練出一點成績,但還遠沒有讓他們直接面對血淋淋戰場的時候,所以我認為我們沒必要直接參與守城,我們這點人馬守城,多了不多,少了也不少,實際作用並不大。”

楚仲月介面說道:“鍾兄的意思更直白的說就是如果他們守城,我們沒必要和他們拴在一起,現在不是拼命的時候,所以說。。。。”

鍾離介面說道:“所以說,不管三位大帥等下的決斷如何,我們必須要保證一旦情況不妙,撤退的通道必須是暢通無阻的;如果李趙彭三帥就是要死守徐州,我們沒辦法左右他們的決斷;如果他們礙於利益只是想實際和脫脫的大軍碰碰看,接觸以後發現情況不妙,想撤離的時候,他們沒有了安全撤退通道,到時候他們就是想撤離也沒辦法了;當然如果他們商議的結果是儘快撤離,自然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好吧,等他們回來,我讓湯和的騎兵先行撤出南門,保證我們撤走通道暢通。”

湯和聞聽介面說道:“朱總管,如果我走了,你們該怎麼辦。”

朱元璋答道:“我們還要在此等著他們最終的決斷,如果能一起走自然是好的,如果非要見識一下朝廷大軍的實力後才能下定決心,我們也不能現在就棄他們於不顧。”

等了一盞茶的時間,李二三人從外面走進屋內。

三人坐定之後,李二說道:“朱總管,非常感謝你們在這樣危機關頭還冒險來支援徐州;來人說的對,我們紅巾軍應該互相支援互相支撐,在此危難之際,我們不能就這樣貿然而退。如果我們能牽制住脫脫的大軍,對劉福通北伐就是最大的支援;如果劉福通的紅巾軍能攻破大都,不管我們這支紅巾軍未來如何,就是都死光了那也是死的其所了。”

朱元璋聞聽不由愣住了,李二說的不錯,從戰略層面講如果徐州能牽制住脫脫的大軍,讓劉福通北伐減少些阻礙甚至能借此突破大都,肯定會對未來紅巾軍的壯大和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問題是徐州能牽制脫脫多久,他們的決斷是他們內心真實的目的嗎?不管怎麼說,看來他們對堅守徐州的信心還是很大的呀。

朱元璋問道:“這是三位大帥最後的決斷嗎?”

李二點點頭說道:“的確如此!這是我們共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