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快來到郭子興的大帳,在賬外報名而入。

朱元璋抱拳向各位大帥行禮,說道:“朱元璋聽令,請各位大帥示下。”

孫德崖說道:“朱元璋,你可知叫你來所謂何事?”

朱元璋答道:“屬下不知道,只是傳令官傳令,朱元璋以令而行。”孫德崖不再言語。

郭子興說道:“情況是這樣,現在李帥的人馬有五千人願意到各位大帥軍中效力,而剩下的三千人不願分開,但這三千人暫時沒有落腳的地方,糧草兵器也無從解決;我和幾位大帥最後商議決定讓韓琛等人選擇,可以暫時選擇在某個大帥手下暫時呆一段時間,等他們找到落腳所在再行離開;現在韓琛等人想在你這裡落腳一段時間,雖然允許你獨立成軍但不參與決策,所以這件事就把你叫過來,親自問問你的意見,願不願意接收韓琛等人的三千人馬?”

雖然朱元璋知道李二的人馬採取自願的原則選擇去或者留,但對朱元璋來說,一千人馬也是很大的數字何況這是自願留下來的三千人馬,同心同德的三千人遠比心存二心的五千人更有價值。

朱元璋按住內心的激動,假裝思索一番,說道:“韓琛兄弟看的起我朱元璋,我朱元璋不能不識好歹,這份情我必須得接著;屬下願意!”

孫德崖說道:“你不忙著急答應,你可考慮到三千人的糧草供應,兵器裝備,行軍操練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據我所知,你原來一千人馬就讓你難以支撐,現在又增加了三千人,你如何解決?”

朱元璋答道:“現在我還沒有具體的執行辦法,但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兄弟們上下齊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趙君用接過話說道:“朱總管,話是這麼說,但事到臨頭如果解決不了,這是會炸營的。你也是帶兵之人,這個淺顯的道理你應該知道的。”

朱元璋答道:“回趙帥的話,道理我知道,我相信我能解決眼前的困難。”

趙君用見此不再說話,郭子興巡視了一下週圍,說道:“既然如此,各位大帥還有什麼說的嗎?”

各位大帥搖了搖頭表示沒有什麼話說,郭子興見此繼續說道:“既然如此,各位大帥一致同意韓琛等人的三千人暫留在朱元璋處,糧草兵器一應所物均有朱元璋負責供應,與其他各帥公共支出無關。書記官,剛才決定張榜公佈。”書記官領命而行,迅速書寫完畢呈送各位大帥閱覽無異議後,蓋上大印出賬公佈。

郭子興接著說道:“事以完畢,你們出去吧;我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商議。”

朱元璋帶著韓琛等人魚貫而出,十人走到僻靜之處後,在韓琛的身後走出兩人,抱拳對韓琛說道:“韓隊,我二人也決定跟隨各位大帥了,剛才無暇明說,現在聽此向韓隊和朱總管辭行,不當之處還請韓隊和朱總管見諒。”

韓琛聞此臉色立刻低沉下來,說道:“怎麼?老譚、老寧你們也要棄兄弟們而去嗎?”

老譚說道:“韓隊勿怪,剛才各位大帥也說了,不論在哪兒都可以為李帥報仇,既然這個有保證,具體再什麼地方就不重要了,剛才我隊下大部分人都選擇去各位大帥那邊,我內心也捨不得他們。所以才決定跟著弟兄們一起走,將來在戰場上死也可以和兄弟們死在一起,這就足夠了。”

韓琛對老寧的人說道:“老寧,你怎麼說?”

老寧答道:“韓隊,老譚說的有理,我沒什麼可說的了,但我內心讓把你韓隊當做大哥;我們分開並不妨礙我們之間的情分。”

韓琛氣惱的看著他們半天說不出話。

朱元璋出來打圓場,說道:“韓大哥,譚兄弟和寧兄弟說的沒錯,不是說分開了就不能做兄弟了。同在濠州,同在各帥賬下,同為抗擊朝廷,同為李帥報仇,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韓琛搖搖頭說道:“真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原來說的白說了,既然你們決定了,隨你們吧;現在他們正在登記造冊,你們想去就趕快過去吧,免得登記完畢再去又有麻煩。”

譚、寧二人朝眾人抱拳後轉身離去。

韓琛看著二人的身影,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希望你們的決定是對的,將來不要後悔。”

朱元璋接過話說道:“人生就是選擇的過程,誰都說不準因為眼下的選擇對將來有什麼影響。韓大哥,現在先把兄弟們安置一下,我們去糧草官哪裡把糧草交割了,剩下的我們再詳談如何。”

韓琛連忙說道:“一切以朱總管為準。”

朱元璋握住韓琛的手說道:“咱們兄弟不用這麼外道,眼下你們表面上在我朱元璋名下,但你們不是我的下屬,一切事情我們商量著來。”

韓琛說道:“朱總管萬萬不可如此,軍中無二令;既然我們兄弟歸屬到您的賬下,那自然要聽令而行。如何行事還請總管下令,我等自然不會違背軍令。”韓琛身後其他六人也施禮說聽令而行。

朱元璋略作沉吟,抬頭說道:“好吧,眾位兄弟看的起我朱元璋,那我也就不再矯情了;現在我們先去安置一下兄弟們,然後交割糧草等一應所需。”眾人躬身聽令。

在朱元璋的帶領下,把三千人重新安置好,又到糧草官處把後勤所需做了交割,未來這三千人的一切所需和各位大帥的公共支出再無關係。

朱元璋帶著韓琛等人來到自己的大帳,鍾離和楚仲月正在賬內閒聊,見到朱元璋帶著韓琛等人進來急忙起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