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1]者,吾得執[2]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3]殺。夫代[4]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5]斫[6]。

夫代大匠斫,希[7]有不傷其手者矣。【註釋】[1]奇:奇,奇詭、詭異。

為奇指為邪作惡的人。[2]執:拘押。[3]司殺者:指專管殺人的人。

[4]代:代替。[5]大匠:木匠。[6]斫:砍削。[7]希:很少。

【譯文】當人民不怕死的時候,為什麼要以死來威嚇他們呢?如果人民真怕死的話,當作奸犯科的人抓來處死後,誰還敢為非作歹?

萬物之生生死死,自有天道去言,你又何必代專管殺人者去殺人,就如同常人代木匠去砍削木頭,很少有不傷到手的。

【解析】這一章是講老子的政治思想哲學。當時的統治者對老百姓欺壓殘害,根本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而是施行苛政和酷刑,濫殺百姓,壓制民眾。

其結果是一旦人民不忍受了,就不會畏懼死亡。人的自然死亡,是從

“司殺者殺”的天道掌管的,但人間的君主殘暴無道,把人民推向死亡線上,這從根本上悖逆了自然法則,也會因此遭到上天的懲罰。

老子對於當時嚴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情形,表示強烈的憤慨,並提出自己的批評與抗議。

天道之恢恢,萬物之生死,自有其報應,何勞人假手以代。

《墨子與道德經.》第八十章 正在手打中,請稍等片刻,

內容更新後,請重新重新整理頁面,即可獲取最新更新!